三岁小孩会有心理问题吗

admin 1 0
为何有的孩子到了三岁会出现逆反心理呢?

都说家里有孩子,避免不了鸡飞狗跳的日子。为什么呢?我们知道每个孩子天性活泼好动,有一个孩子能够把家里闹翻,有两个或者以上的孩子能够把家里掀翻。尽管嘴里可以默念“亲生的”,手上却受不了直接想揍他们。其实孩子的天性如此,我们如果能够换位思考一下,就不会那么难受了。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的规律,我们无法要求他们像大人一样自律,我们应该多了解他们的生长特点规律,从而帮助他们平稳度过一些有代表性的时期,比如说叛逆期。这样我们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孩子到了三岁就开始出现逆反心理。

叛逆期是我们人生过程中无法避免的一个环节。在每个人在成长过程当中,都要经历三个叛逆期。2岁到3岁期间,就出现了第一个叛逆期,也就是婴幼儿叛逆期;在孩子7岁到9岁之间,通常会出现儿童时期的叛逆期,也就是第二个叛逆期;在12岁到15岁之间,则是出现我们经常所谓的叛逆期,就是青春期叛逆期。第三个叛逆期已经引起大家的重视,然而很多家长忽视了婴幼儿叛逆期,导致无法理解为什么孩子一到三岁就开始各种不听话了。

婴幼儿叛逆期的孩子,他们开始觉得自己是个小大人了,很多事情喜欢自己动手,不再喜欢父母和家里人帮忙完成。他们通常还喜欢跟大人对着干,因为这样子往往能够引起大人们足够的注意力,让他们颇有成就感。处在这个时期的孩子们,他们渴望被尊重,尽管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尊重。他们希望独立的同时,又需要足够的安全感。所以家长会比较头疼,感觉到孩子比较反复无常,他们想要独立又会粘人,还喜欢反抗。但是这就是孩子这个阶段的特点,我们要足够重视和理解。

作为家长,在这个阶段,我们多要进行引导,尽管孩子还小,但是他们是明白的。我们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尊重,以此满足他们的小大人独立的要求。在这个基础上,面对他们偶尔夸张的行为,要延迟满足,还要适当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对别人的同理心。顺利度过这叛逆期,孩子就会养成独立信任的人格,对以后的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帮助。


3~6岁幼儿的心理特点

3~6岁幼儿的心理特点

3~6岁幼儿的心理特点,幼儿3岁以后,在生活和活动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于多数幼儿来说是个重大的变化,3岁是他们生活上的一个转折年龄,那你知道3~6岁幼儿的心理特点吗。

3~6岁幼儿的心理特点1

3-4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幼儿的认知活动仍然依赖于行动,其特点是在思考时做事,不是想好再做。

4-5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1、儿童在课堂上的积极性高,行动灵活,活动量大。


2、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和新鲜。


3、自我控制力不强,思维活跃。

5-6岁儿童的心理发展一般特征:对事物有强烈的兴趣和理解欲望,爱问各种问题,认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这个时期,幼儿的思维仍然是一个具体的形象,但最初的逻辑思维已开始萌芽,可以掌握一些抽象概念。

3~6岁幼儿的心理特点2

3-6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1、儿童3岁的时候

儿童3岁的时候是一个心理生长过渡期,3岁之前儿童属于无条件接受期,但在3岁之后儿童逐渐有了判断观念和选择性,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思考的能力和潜意识,因此一旦到了3岁,儿童逐渐表现出逆反心理,出现和家长对着干的的表现,这是正常的,需要家长改变教育方式和儿童沟通。


2、儿童4-5岁的时候

儿童到4-5岁的时候这种叛逆心理会尤为突出,这个时候儿童好奇心会变得很重,而且经过3岁那一年的认知和思维转换,在4-5岁的时候,很多事情会首先自己拿主意,而不是寻求父母的意见或是听父母的安排。而且因为行为能力的增强,导致心里的还会生出模仿的意愿。情绪起伏也变得很大,会有兴奋、安静、害怕、紧张和愤怒等多种情绪交替。家长此时要做好正确的引导,避免儿童性格偏执,出现极端表现。


3、儿童6岁的时候

6岁相比较4-5岁的时候,儿童具有一定的是非观判断,而且逆反心理会相较的减少。有了2年的叛逆,儿童已经知道自己家庭、幼儿园和生活中的运转规律,对一些事物和人也能做出正确判断,所以逆反心理会小很多。但同时接触的事物更多,所以好奇心会加重,而且还会变的依赖性很强,也会变的很固执,对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十分抗拒,很容易情绪化。

所以家长要注意引导,6岁也是儿童即将面对上学的年龄,所以家长此时要有耐心,也要开始培养儿童学会自己控制情绪,开始培养儿童的耐性。

3~6岁幼儿的心理特点3

年龄特点

一旦孩子开始进入三岁这个阶段,我们会发现很多的不可思议和奇迹。比如突然孩子蹦出一些特别奇怪或者特别有哲学的话,很容易发火,开始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让我们不能理解。事实上3-6岁孩子,应该是除青春期之外的另一个非常复杂和叛逆的不好收拾的年龄,在我看来,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能否健康成长比青春期来得还要重要。

心理表现及养育措施

一、内部价值观的自我构建


1、三岁以前,孩子需要健康的心里营养让他足够相信这个世界和自己的亲人;


2、三岁到六岁,在健康心理的基础上他们要形成自己处事的态度和方法,形成初步的社会规则或价值观;


3、因为他们是孩子,他们比我们更容易难过、无所适从。

因此,当发现孩子在做错某件事的时候不要先急着批评她,或者孩子在某件事上犹豫不决的时候不要先急着催她、不耐烦地吼他,请先冷静地想一下或和他谈一下,找到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为他指明方向。

二、追求完美和秩序敏感期


1、对一件事情要怎么做或者一个东西应该怎么放,放在哪里有强烈的支配欲望;


2、即便很小的事,在受到他人干扰和打乱的时候会十分不安,会哭闹;

那么,在孩子因为这样的情绪或者不满而抗议的时候,我们应该做的是道歉,是尊重,而不是毫不在乎,觉得没什么大不了。这样将来我们的孩子才懂得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犯,才懂得和不同的人保持不同的安全距离,才懂得对不喜欢或者不如意说NO,才懂得排泄不健康的情绪。

三、自我审美的构建


1、突然很在乎自己要穿什么,自己选衣服而且经常摆弄,要求妈妈买和小朋友一样的衣服,就算天气冷也要坚持穿得帅气漂亮;


2、会观察、评价别人穿什么(丑、好看等);


4、故意走得趾高气昂要别人关注他,夸他,小女孩表现得明显一些。

这是培养孩子自信和自我欣赏最重要的时期。很多成年人,崇拜一个人崇拜到发型要和他一样,衣服要和他一样,甚至走路姿势、面部表情都要和他一样,就是因为幼儿时期的自我审美没有建构好。因此这一阶段要及时引导孩子学会欣赏自己,发自内心而不是靠物质等保障建立自信,以后他才会从容的欣赏别人,才不会嫉妒、盲目地崇拜和模仿。

四、婚姻敏感期


1、当他们开始喜欢当爸爸或者当妈妈,会用心地照顾自己的“孩子”,一个布娃娃或者一个小动物的是时候,说明孩子进入了婚姻敏感期;


2、他们会一起商量谁当爸爸谁当妈妈,这个家什么事情谁做主等;


3、渐渐会延伸出真实的想法,比如要和某某结婚,有固定的喜欢的对象或要好的同伴,会有占有欲,开始有恋父或者恋母情节。

这个阶段,家庭里每个人的`角色和各成员间的关系会对孩子以后的婚姻、情感造成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个每天都在争吵的家庭,即便有爸爸有妈妈,孩子的心理也会受到创伤。所以如果不可避免成为单亲家庭,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去否定另一半,不要排斥孩子和另一半相处。在和睦的家庭里,在保证夫妻正常恩爱关系的同时也应理解孩子的恋父情节或恋母情节。

五、性心理健康发展

幼儿正常的心理发展,到这个年龄,不可避免会对自己和异性不一样的地方产生好奇,对自己身体的一些部位开始探索。

不搞性神秘,平和的心态和正确的引导,是3-6岁幼儿性启蒙的重点。当孩子迷茫的时候我们还在遮遮掩掩,那么他们就会更迷茫,迷茫到以后就会变本加厉的找回来,过早发生性关系并且不懂得自我保护。所以,对待幼儿任何性探索行为和疑惑,有问必答,科学引导,不粗暴打断,不羞辱谩骂,还可以借助一些书籍绘本带着孩子去了解,就像了解我们的身体其他部分一样。

3-6岁是一个很复杂的年龄阶段,孩子出现这些情况的时间可能不相同。但如果这些都没出现,也不要庆幸,因为一些人为的原因(家庭的变故,养育者的过多干预和掌控等)让孩子的心理发展滞后或者停止,并不是好消息。希望大家多去和孩子互动,多观察孩子,多陪伴孩子,到让孩子接触大自然,让孩子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积极向上的孩子,这样的教育才是是最好的。


3岁半孩子是否有心理上的问题
对,就是缺乏安全感。三岁半正是适合开始跟父母分开睡的年龄 ,这样的表现很正常,以后就好了。
3岁宝宝心理是不是有问题?
你说你女儿“一直以来”都有这个坏习惯,有多长时间了,怎么当初不采取措施制止呢?你说她用食指把大拇指指甲边缘扯得皮开肉绽的,我听了都觉得疼。你女儿3岁7个? 月了,可以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了吧?? 你认真跟她谈一次话吗?建议你先用亲切的语言引导她,让她说出她这样做的想法,然后再用坚定的态度、巧妙的语言完全驳倒她。你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她相信她的大拇指跟你、跟别的小朋友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异常的地方,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告诉她平常不去想它(大拇指),不去看它,什么事都不会发生。你可以对她? 说:“不信,你试试看!”当然,一次谈话是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的。尽可能不要让宝宝去关注大拇指,当你发现她又要“旧病复发”的时候,不要训斥她,而是要机警地用她感兴趣的事物来转移? 她的注意力。??? 目前孩子大拇指有伤,你用干净的纱布或创可贴给她包扎一下,这也是对大拇指的一种保护,以免大拇指再次被孩子的异常行为弄伤。希望你一定要帮孩子克服这种异常行为,这是对你做妈妈能力的一次考验。祝你成功!

标签:#易搜情感网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