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医生总是以病为中心,紧紧围着“疾病”转来转去,而很少考虑病人的健康发展的问题。病人是抱着病来找医生的,病人的“病”,往往是其心理健康发展的停滞,甚至是其心理防御机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这时,如果医生也跟病人一样地去纠缠“已病”或“未病”,跟“病”去纠缠,谈“病”治“病”,往往会与病人一起陷入了“病”的泥潭,最终经常是难以奏效的,甚至是越治越重。
扩展资料
心理咨询的过程,不仅是为了消除心理疾病,更是为了发展和提高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增强个体适应环境的能力。求助心理医生的目的原本是心理健康,却被医生的贴上一堆疾病的标签,更加坚信自己得了某种心理疾病,危害是非常大的。
心理咨询最早应用于本世纪初,为人们选择职业提出有价值的建议,而后心理咨询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现代心理咨询,从对正常人的指导和帮助到对心理疾病病人的心理治疗,其中涉及教育辅导、心理健康咨询、婚姻家庭咨询等各个方面。
发现自己状态很不对,需要去看心理医生吗?
发现自己状态很不对,这时可能真的需要考虑专业的心理帮助了。
这是你的身体,在向你发出求救信号。通过你的觉察,你也接收到了这个求救信号。相信你的直觉,你已经感觉到需要心理帮助了。
很多人对心理知识缺乏了解,更缺乏求助的意识,硬是把小问题熬成大问题,直至陷入巨大的痛苦中,也没想到看心理医生,或者宁愿忍受痛苦,也不愿看心理医生。
有的人忌讳“心理疾病”,好像寻求心理帮助,就是心理有“病”,不愿把自己和“心理疾病”联系到一起。
其实,只有患重性精神疾病,需要去精神科治疗,更多的心理问题,需要的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的范围很宽泛,包含正常人的各种小烦恼。
有人觉得,心中有烦恼,找朋友聊聊就可以了。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朋友是无法取代咨询师的。
比如,朋友会以他的个人好恶给你出主意,会以他的价值观来评判你,这恰恰是心理咨询所避免的。
如果你的困扰是在情绪上,可能你觉得自己调节一下就可以了。所谓的调节,一般情况下就是压抑、逃避,或者假装不存在。而这恰恰就是问题本身。
身在痛苦中的人,只有自己能感受到自己的痛苦,其他人总觉得是小事,解决起来很简单,随随便便就能给几个建议。殊不知反而增加了当事人的痛苦,让当事人感觉不被理解。
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可能会让你尽快走出来。否则,宝贵的生命都花费在能量内耗上。省了眼前的咨询费,荒废的却是无价的生命和时间。
看心理跟看身体疾病是类似的,一般的感冒发烧,通常我们会根据自己的经验,休息一下,或吃点家常药,好了也就行了,不一定非去医院的。但如果自己无法缓解,甚至病情还在加重,当然要去看医生了。
心理也是一样,你可以先自己调整一下,比如做一些有氧运动,听听音乐或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试着让自己放松下来,如果状态得到缓解,就没问题了。如果你仍然感觉很不好,就需要找专业人员看看了。
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心理问题和精神问题是不一样,有精神问题的人,通常是没有自知力的,也就是他们都认为自己没问题,也不会主动求助,所以精神病人通常是被家人强制送到医院的。
但心理问题不同,单纯心理问题的人,自己会感觉到痛苦,也知道这些心理痛苦是可以通过咨询好转的,专业上把这些人称为神经症水平的人,你别被这个词吓到,我们普通人,都是神经症水平的,这些人,有自知力,有求助动机,也有管理自己的能力,就是我们说的正常人了。
能够发现自己的状态不对的人,说明心里很正常,绝对不需要去看心理医生。因为真正有心理问题的人,一般来说,是自己感觉不到自己心里有问题的。就像是自己说自己有神经病的人,绝对不是真的神经病一样。真有神经病人从来不会说自己有神经病。所以说,我觉的发现自己状态不对的人,不需要看心理医生。
首先,你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觉得自己是不是很严重,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心理问题,这是很正常的。
其次可以尝试自己先做疏导,我们的心灵是有自愈功能的,但不能太久,给自己一个时间期限,如果这个期限内自己就已经解决了,就不用再去了,如果发现自己还是不开心,就去看看。
看心理咨询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不用想太多。
我要不要去看心理医生?(200分)
我不想说什么大道理,但是给你几点具体的建议,只要你照着做,相信对你的情况会大有改观。过一段时间,不知不觉中,当你回想起这个经历时,对自己的变化都会很吃惊。
通过对你的分析,我认为,你思路很清晰,对自己情绪比较善于控制。对自己的现状感到不满足,渴望改变,完善。但一上来就想通过心理医生还是完美情节的体现。同时对自己有过很多的分析。我你可以首先选择自己帮自己只要你有信心再加上我的帮助。下面按着我说的做:
1.停止分析,停止对自己的心理现象对号入座。否则你会越陷越深。
2.扔掉日记。如果你有每天睡前回想一天的表现的习惯,改掉它。
3.转移兴趣,把对自身的兴趣转移到对外部世界中。如非洲难民,世界杯,甚至明星的八卦新闻都可以,当然有意义的更好,就是不要太关心自己。如白天哪个人冷落了我,或我说话不太得体,出了丑,某句话说得到底对不对?别人怎么看我?
4.对别人真诚的感兴趣。我们都有体会,如果别人专心的对自己感兴趣,认同自己,那么我们和这样的人会相处的很融洽。如果我们和一个非常自恋,除了自己,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的人相处,我们会很乏味,从而疏远他。
5.允许自己丢丑出错。完美情节人人都有。但是泛滥了会让人很麻烦。具体做时就是当你丢丑出错后,忘掉它。相信别人忘的更快,所以不要担心被笑话。天也不会塌。
6.关于知心朋友的问题。首先你要认识到,知心朋友不是靠倒苦水得来的。而是靠你愉快的认同,真诚的关心而得到的。这里有个秘诀,你照着就怕被喜欢的受不了。而且很简单。agreeable这个英文知道什么意思吗?它的词根又是什么意思?如果你不稍加思考,如果你能从中受到启发,够你终生受益。但就是这么简单一个道理,很多人一生都不明白,也就不能尝到乐趣。(如果你是非英语专业的,不明白还可以再问我)
7.关于胡思乱想的问题。每当一开始,马上打断。什么事都需要练习,这个也不例外。给自己的世界开一扇门。走出去!就这么简单!去多从事一些集体活动,比如运动,不喜欢就从简单的做起。走路会吧?走出去观察周围的世界,接触周围的人,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而从前只顾关心自己而对周围视而不见。套句老话,世界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8.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对以上各点都试用的,从现在做起,每当你想说我怎么怎么就改改。多加练习,循序渐进。简单一句话,别太拿自己当回事,烦恼就少了一半。多关心别人,分享有趣的事,快乐就多了一半。相信我,没错的!:—)
(1/2)我有心理障碍,可我对医院里的那些心理医生很失望(大医院哦...
你好:
怎么说呢,医院本身也是流水式问诊过程,他们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时间在一个候诊的病患身上花那么多时间。人家要考虑的毕竟是单位时间内的人均收益。所以,无论你去看的是一般的,国内最好的,还是专家,都大体差不多。他们更关注的是你提供的信息里的病理因素,再结合你提到的信息来对症诊断。基本在哪个医院,都是这样的过程。标准化诊断,虽然一定程度上是好事,可是对于心理问题来说可能就用处不大了。因为导致每一种心理障碍原原因因人而异,可是为了考虑治疗的快速性,标准化的治疗又跟上了。目前国内的诊治过程,在哪个医院都大体差不多。基本上就是问诊,五到十五分钟,检查,诊断,处方。前面基本相似,处方嘛,反正药也就是那么几种,换来换去,基本没啥大的变化。可是呢,医生其实也很憋屈。很多医生也学了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的方法,可是他们没有那么多时间真正用起来。你想想看,如果一个医生在你身上花一个标准的心理治疗的时间,一般就是四十五到九十分钟之间,门外不得排成长龙啊?那医生还怎么创收呢?对不对?所以,他们也没有办法。但转到患者身上,就更麻烦了。因为去了哪个医院,基本上诊治过程都一样,无非就是吃的药片不同罢了,如此一来,心病当成了疾病治,真正问题没解决,最后,只会让患者自己失去信心。
要诊断一个人所存在的心理问题是什么,经验丰富一些的人,顶多花十到十五分钟就足够了。确实如此,诊断并不是一个麻烦的过程。但是,发现一个人存在什么问题,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把这些问题都解决掉。一个人带着心理问题去医院看医生,原本是指望着通过专业人员的帮助让自己解决某些麻烦和痛苦。但实际上,你自己也体验出来了,医生并不能帮你实现这些目标。当你带着几袋子药回到家,你甚至会后悔自己下了决心去找医生求助。但是呢,你关注的是自己在治疗的这段时间里没什么效果,是不是自己的心理障碍已经超越了咨询范畴。我可以告诉你,不是。之所以没有效果,原因就在于,你们做的并不是心理治疗,只能称为常规医治疗。我也可以说,你现在所在进行的治疗方案,包括处方,都没有问题。真正的问题就在于,因为依托于现在的常规医疗资源,使得治疗只是在你真正的问题外转罢了。不对症处之,治再长也无效。医学治疗,本身也讲究的依据个人的情况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但这一点,在常规疾病当中可以实现,比如感冒啊,考虑到你的体质啊,对药物的反应啊,症状的表现啊,个人的经济能力啊,可以平衡这些因素处方。可是心理问题可不是感冒。说那么多,只是想说明一点,不是你的问题有多复杂,只是在于治标不治本。
关于楼上提到的森田疗法,我个人建议可以看看,是不是适合,那就另当别论。对别人有用的方法,并不适用于另一个不同的当事者。好比性悟性高的人可以用简单的反思,而理解力不强的人却需要更多的引导一样。更何况,森田疗法有点类似于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有的时候只会让自己把症状伪装成另一种样子,并不适合非强迫症和焦虑症的人群。关于他们提到的自己才是自己的医生,类似于中国所说的解铃还需系铃人。不过呢,一个人之所以决定要去寻求别人的帮助,是因为自己在过往的岁月里已经尽可能地让自己帮助自己了。当自己已经不再有能力和精力帮助自己的时候,自己也便没了成为解救自己的那个人。所以,寻求别人的帮助,这不得不成为你的选择。什么样的治疗方法,什么样的咨询方法,在心理问题的处理上,都没有标准可言。人,毕竟拥有着与他人完全不同的属性。如果我们老是听这个人说这样好就去试,那个人说那样好就去试,那自己的问题到底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所以,请重视自己是与别人完全不同的一个人,自己的问题也会是与别人的问题完全不同的存在。你过去的治疗无效,就是因为别人老把你的问题当成和别人一样的问题,把治疗你的问题也用了治疗别人的问题时的方法,这样,怎么会有效?
方法,不在于它有多么年,多么神,而是应该在于它是依据于当事者方方面面的因素来平衡来考虑,最终才能找到适合你的,有效的,确实可行的方案。最后说一句,三楼所说的心理医生多大数是按照书的逻辑来解答,那就是一种谬论了。当然,医院里的心理医生比较接近于他所说的情况,那也只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还是建议你多方打探,找一名不错的心理咨询师帮助你解决问题吧。
标签:#易搜情感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