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岁儿童的心理特点

admin 1 0

六七岁儿童的心理特点

六七岁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他们逐渐从宝宝转变为学龄前儿童,心理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情感和人际交往方面都有独特的特点。

一、认知方面

六七岁的儿童开始发展一些基本的思维能力,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解决问题。他们逐渐明白抽象概念,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有所进步。此外,他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探索的欲望。这个阶段的儿童善于模仿,可以学会一些简单实用的技能,如脱按钮、讲笑话等。

二、情感方面

六七岁的儿童逐渐从自我中心转变为与他人合作和分享。他们开始理解别人的感受,能够照顾和关心他人。此外,他们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逐渐形成,会树立一些小小的规则和责任,如整理自己的玩具或饭碗。儿童的情绪也较为稳定,能够理解并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

三、人际交往方面

六七岁的儿童开始逐渐建立社交技能,能主动与他人展开交流和合作。他们可以与其他儿童玩耍并分享自己的玩具,能有效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冲突。此外,他们也能理解成人的指令,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权益。在与家庭成员和同伴的交往中,儿童建立了一定的价值和情感认同。

综上所述,六七岁儿童是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在认知、情感和人际交往方面都呈现出独特的特点。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应该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并给予他们恰当的引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6~12岁儿童心理和行为特征

6~12岁儿童心理和行为特征

6~12岁儿童心理和行为特征,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都是有特点的,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的,所以家长们要及时了解儿童的心理变化才能更好的教育小孩,6~12岁儿童心理和行为特征

6~12岁儿童心理和行为特征1

6--12岁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处于由不随意性向随意性过渡的时期感知常常较笼统,把相似的事物相互混淆,记忆材料不注重理解,以机械识记为主;思维活动展开时往往凭借形象的教具,生动的描述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情感活动丰富,但易冲动,易转化,稳定性较差;做事情常常虎头蛇尾,难以坚持到底,意志发展水平较低;个性中的兴趣能力性格等在良好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下正在形成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需求有以下几点

1被爱被关怀的需求

要让孩子感觉到你非常爱他爸妈一定要把爱表达出来,让孩子能真正体验到感受到

2归属感的需求

这一阶段的儿童喜欢有同伴有爸妈有家庭,以自己身为其中一员而感到幸福当儿童受到冷落时,可能会很敏感地认为大家都不喜欢他,久而久之,他就会对家庭和集体产生排斥心理,身心成长也会受到影响

3自尊心的需求

自尊与自信的建立,对儿童心理发育及未来的发展尤为关键应该让孩子感到自己的价值所在,相信自己的能力,这是儿童学会生活继而迈向社会的动力源泉

6~12岁儿童心理和行为特征2

6~12岁的孩子是最难应付的了从4岁-5岁可以看出孩子有显着的进步;但是从5岁-6岁很多大人怀疑他们好像停止了成长似的

孩子的成长过程宛如一座山,有小坡也有大坡,而6岁的孩子就处在大坡的年龄,这对他们而言是个混乱期一旦超越这种混乱期就会步入另一个转折点,在到7岁之前应该会变成一个较规矩的小学生这是因为小学的新生活会发生很大的作用;但相反的,孩子与父母为了适应这个新的生活都会经历各种困难

人们眼中的6岁儿通常是粗鲁而忙碌的不论做什么事他们总是全力以赴,甚至有人阻挠他们玩游戏时,他们还会毫不客气地把对方赶走;因此有很多母亲会生气地说:这个家就好像是小孩子个人的一样

6~12岁儿对别人的态度也显得傲慢无礼,5岁时的温柔似乎已经完全消失了所以有些母亲不禁又摇头说:这孩子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但是孩子高兴的时候还是很听话的,并非一直都难以应付另外,他们与同伴之间的纠纷会急剧增加,也因此容易受到大孩子的排斥及比他年幼小孩子的畏惧而且6岁儿的感觉很敏感,一点芝麻小事就耿耿于怀或产生不安的倾向常会在白天因恐惧和不安而啼哭因此很多小孩会因过于紧张和疲倦体重减轻很多,不论父母如何注意6岁儿,他还是有很多令人不解的地方

善变的天使

6~12岁儿的心情常被称为晴时多云偶阵雨,前一刻还高高兴兴的,这会儿又马上因为一点芝麻小事而发脾气,尤其是被责备时情绪更为激动

比如妹妹分到的蛋糕比他的大;正在专心堆积木时,被父亲的大衣不小心碰倒;或者叫妈妈时,妈妈未能即刻出现等,都是他发脾气的原因

这时候大人可能会考虑以权威来纠正他们,但是这么做,对一个正在发脾气的小孩是不太有效的,因为他们根本听不进别人的话要使孩子平静下来必须视儿童的个性而定,没有一定的方法例如比较内向的孩子让他独处一会儿即能恢复平静;相反的,有些小孩一独处反而更闹得不要收拾,大人最好设法了解他们的个性与当时的心情不过,不论是哪一类型的小孩,在他发脾气时恐怕没人可应付得了的'

重要的是,等他们的脾气平息下来以后,一定要让他们反省自己为何如此?如何才能防止?他发脾气时周遭的人有多难过大多数的6岁儿脾气一旦发过后,只要心平气和的告诉他,他都能承认并存有改过之心

6~12岁儿童心理和行为特征3

怎么教育在6-12岁年龄阶段的儿童

1去掉对孩子太多的关注和要求比如,孩子在吃方面出现的问题,通常是父母太关注造成的因父母在孩子的口味上总是加入太多自己的喜好,而且唠叨地让孩子因该吃什么多吃什么快点吃之类这会影响孩子的思维和自己的选择,制约味觉和嗅觉神经感受,而不能体味食物的美感,孩子会慢慢的以厌食对抗你的关注父母最好的态度是,一贯地采取合理提供用餐内容用餐时间给孩子表现出愉快而津津有味的吃饭的榜样即可

2提供给孩子判断和选择的机会孩子之所以依赖无助拖沓,主要因为父母的行为完全代替了孩子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没有从小开始培养他们的责任能力孩子的责任感,就是要在跟他们有关系的事情上让他们有发言的机会,并让他们学会自己选择比如,在穿衣玩做家庭作业等事情上,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父母就因该表现出这样的行为态度:我们给你提供了很多选项,具体选择怎样(或什么时间)是你自己的事如果父母在孩子做什么上唠叨不休命令要求,甚至使用罚你写10篇小字的处罚手段,孩子则可能把拖延做事作为手中的武器用来惩罚勒索利用父母

3合理满足孩子的要求合理规范孩子的行为一贯坚定地执行规范在孩子的行为上,哪些是可接受的,哪些是不可接受的,孩子需要一个明确的界限当他们知道允许的行为的边界时,他们会觉得安全,并会养成行为上的自律性我们应该清楚,父母可限制孩子的行为,但不能限制孩子的愿望和情绪对于孩子的愿望感受情绪,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内容如何,都因该接纳并得到理解和尊重,而行为可以限制和纠正以培养准时为例,给他们一个现实的时间限制,把守时间的任务则应交给他们自己:离上学还有10分钟只要你准备好了,你可以看卡通片,直到我们吃晚饭,等等这种简短陈述的目的是要告诉孩子,我们希望,也认为他们会准时始终用这种正面的预期方式,才可望当孩子觉得仓促时,他们会自己抓紧时间

做父母的,需要懂得孩子正常的活动方式,更多的时候是跑而不是走好动而不是安静吃饭时哼着歌或敲打着碗而不是专心之致镜子是用来做鬼脸而不是为打扮等等,这样才不至于带着成人经验而看不惯孩子的种种行为而迁怒自己诚然,决定孩子健康成长的因素很多,父母好的行为模式也不胜枚举为人父母的,都希望自己孩子安全快乐并成为一个品质高洁有怜悯之心有责任心有勇气有能力而正直的人为了能达到这些人性的目的,父母需要学习人性的方法光有爱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帮助孩子成长的特别技能如何获得技能,父母需要学习需要通过自学,或通过接受专业帮助而获得

标签:#易搜情感网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