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目录
如何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①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②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④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⑤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
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⑧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⑨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
⑩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
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结合实际谈谈怎样理解心理健康标准?
亲爱的,以下是心理健康的十个标准
之一:心理活动耐受力
这是指人的心理对于现实生活中长期反复出现的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
这种慢性刺激虽不似一次性的那样强大剧烈,但却久久不易消失,几乎每时每日都缠绕着人的心灵。
之二:环境适应能力
环境就是人的生存环境,包括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工作性质、人际关系等等。
人不仅能适应环境,而且可以通过实践和认识去改造环境。
之三:周期节律性
人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着自己内在的节律性,比如白天思维清晰,注意力集中、适于工作:晚上能正常进入睡眠,以便养精蓄锐,如果一个人到了晚上就睡不着觉,那表明其心理活动的固有节律处在紊乱状态。
之四:心理自控力
情绪的强度,情感的表达,思维的方向和过程都是在人的自觉控制下实现的。
当一个人身心十分健康时,他的心理活动会十分自如,情感的表达恰如其分,词令通畅,仪态大方,既不拘谨也不放肆。
之五:意识水平
意识水平的高低,往往以注意力水平为客观指标。
如果一个人不能专注于思考问题,思想经常开小差或者因注意力分散而出现工作上的差错,就有可能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了。
之六:暗示性
易受暗示的人,往往容易被周围环境影响,从而引起情绪的波动和思维的动摇,有时表现为意志力薄弱。
他们的情绪和思维很容易随环境变化,精神活动有不太稳定的特点。
之七:心理康复能力
由于人们各自的认识能力不同、经验不同,从一次打击中恢复过来所需要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恢复的程度也有差别。
这种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称为心理康复能力。
之八:社交往
一个人与社会中其他人的交往,也往往标志着一个人的精神健康水平。
当一个人严重地、毫无理由地与亲友断绝来往,或变得十分冷漠时,就构成了精神病症状,叫做接触不良。
如果过分地进行社会交往,也可能处于一种躁狂状态。
之九:心理活动强度
这是指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
一种强烈的精神打击出现在面前,抵抗力低的人往往容易遗留下后患,可能因为一次精神刺激而导致反应性精神病或癔症,而抵抗力强的人虽有反应但不致病。
之十:自信心
一个人是否有恰当的自信心是精神健康的一种标准。
自信心实质上是一种自我认知和思维的分析综合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在生活实践中逐步提高。
将这十条标准综合起来考察,就可以看出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
衡量心理健康可以用体验标准、操作标准和发展标准。
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理解是什么?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
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尤其是幼年时期的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发展影响甚大。
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能良好地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情况。
心理学家将心理健康的标准描述为以下几点:
①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②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④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⑤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标签:#易搜情感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