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视角下的家校沟通目录
心理学视角下的家校沟通

2. 积极倾听:有效的倾听是家校沟通的基础。教师和家长都需要学会倾听对方的意见和建议,确保真正理解对方的需求和关切。
3. 有效的信息传递:沟通中,信息的清晰度和准确性十分重要。避免使用术语或过于复杂的语言,确保信息能够被正确理解。
4. 情绪管理:在沟通过程中,双方都可能产生情绪。情绪管理十分重要,确保情绪不会干扰到沟通的过程和结果。
5. 建立长期关系:家校沟通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次性的活动。教师和家长应努力建立长期的关系,以便更好地支持孩子的发展。
6. 尊重与平等:家长和教师应在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进行沟通。尊重对方的观点和立场,避免任何形式的权力斗争或对抗。
7. 反馈与建设性批评:如果教师或家长对对方有意见或建议,应该以建设性的方式提出。提供具体的反馈和批评,帮助对方成长和发展。
9. 社会文化因素:考虑到不同家庭背景和社会文化因素可能对沟通造成的影响,教师应具备跨文化沟通的意识和技巧。
10.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家校沟通不仅仅是关于学术成绩的,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共同为学生创造一个支持性和安全的成长环境。
综上所述,从心理学视角来看,家校沟通是一个复杂但非常有价值的过程。通过良好的沟通,家长和教师可以更好地协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班主任如何和心理问题的学生家长沟通

1,坦诚。
这是家校沟通前提条件。
坦诚相见,真诚沟通。
其实老师和家长的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的未来,如果家长都能明白这个道理,那么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将会很顺畅。
2,不步步后退,不咄咄逼人。
在现实生活中,老师与家长之间沟通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老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当中,要把握好度,不能像对学生一样对待家长,要有,理解家长的难处,获得家长的认可和支持。
通常老师和家长这两个角色当中,老师还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占有一定的“优势”。
但老师不可将这个“优势”放大,不能像训斥学生一样训斥家长。
我的观点是,对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坐下来跟家长沟通。
当然对有些甩锅的家长,总是抱怨老师的家长,或者自己放弃孩子的家长,语气严厉些,也未尝不可,因为你要表明老师的态度,这就是不要步步退让,让家长觉得你软弱可欺。
但每个家庭都有每个家庭的难处,有些父母不高,有些父母还在为生计劳碌奔波,都可能没办法顾及自己的孩子,这个时候老师要多一些理解,不可咄咄逼人。
同时,理解也是相互的。
连续当班主任二十年,班主任跟家长沟通时要注意什么?
家校合力助力孩子成长
3,利用好家长会。
现在我们的家长会大都开成了学习情况汇报会,表扬会,批评会,一部分家长因为孩子成绩优异而春风得意,一部分家长因为孩子表现太差而不敢抬头见人。
家长会当然汇报学生的学习状况,但是更应当成一个家长和老师之间沟通交流的的大会。
每次开家长会前,我都习惯说这么一段话:感谢家长这个学期以来对我工作的支持和理解,我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也请大家指出来,并请大家谅解。
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让你们的孩子,我的学生变得更好,所以让我们齐心协力,继续努力。
此类的话我觉得很重要。
的确,一个班集体的好坏,跟家长的表现是密不可分的,很多家长一直在为班级默默做贡献,一直在默默支持老师的工作,如果老师认为这理所当然,那就缺乏情商了,每一次大型活动之后,对家长表示感谢,寥寥数语,却可温暖家长的心,这对以后的家校沟通是很有好处的。
家长会不必那么沉重。
老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孩子的状况,了解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状况。
可采取家长分组讨论的方式,或者请优秀孩子的家长分享的心得,或者让有困惑的家长说出自己心中的困惑,让老师和其他家长一起想办法,都是很好的家校沟通和对教育教育进行指导的途径。
连续当班主任二十年,班主任跟家长沟通时要注意什么?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3,知已知彼。
班主任心中要有一本账,对每个学生家庭状况要有所了解,比如离异家庭,,生活很困难的家庭,学生存在的家庭,家长因为各种原因放弃孩子的家庭,这些家庭都是班主老师重点帮扶和沟通的对象。
近些年来,这样的家庭越来越多。
尤其是最近疫情期间,由于上了三个多月的网课,孩子每天跟家长在家里面争吵甚至发生激烈矛盾,亲子关系急剧恶化。
部分学生沉迷于,家长又管不了。
现在存在心理问题的孩子越来越多,家长从开始没有管,到后来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管理,往往容易使孩子走向另一个极端,令人非常担心。
而班主任在教育的过程当中,也往往如履薄冰。
这个时候,家校沟通就尤为重要。
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只要家长和老师沟通顺畅,互相协作,步调一致,还是很容易把孩子扭转过来的。
但对于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就需要学校心理老师,甚至出面进行心理疏导,对家长进行更专业的指导。
这个时候,班主老师除了跟家长进行沟通以外,还要及时跟学校沟通,跟心理老师沟通,并做好沟通记录。
教师与家长如何积极沟通

良好的家校沟通是教师在教育事业成功的基石,能更好地协调教师的教育生活,教师也更容易开展工作。
如果教师让家长知道孩子在学校的表现,那么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尽力帮助教师。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共同目标是为了教育好孩子,对学生共同的爱将教师和家长的距离拉近,使双方的沟通更融洽、更自然。
然而,爱学生与爱孩子是两种不同的爱,教师的爱带有更多的责任成分,家长的爱带有更多的天然成分。
教师爱学生,是希望学生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养成好品德;家长爱学生,则希望孩子能够健康、顺利的成人,能够过上想要的生活。
家长对学生的爱是天生的,教师对学生的爱则需要培养,不能够爱学生的教师只能充当知识传授的工具。
当两种爱发生冲突的时候,也是双方需要沟通的时候。
教师要提供指导,让家长知道如何帮助孩子。
并非所有家长都愿意接受教师的建议,但是对于那些愿意配合的家长,教师应该给予具体指导,让他们知道如何才能帮助孩子学习。
如果教师给出了具体要求,家长们会很愿意付出努力,这样会减轻教师的很多压力,也会帮助孩子们做得更好。
教师与家庭进行沟通的时候,就是教师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时候,教师力图以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去打动家长、感化学生。
能够使人臣服的是道理,能够真正打动他人的则是感情。
家校沟通的过程是一个充满了智慧和感化的过程,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对家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家长从意识上提高家庭对学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从方法上纠正家庭教育的偏差和误导,从感情上加深家长对教师工作的认同和理解。
教师委婉含蓄的表达结合理性的引导会使家长心悦诚服,粗暴的说教和冲动的情感只能使双方的沟通陷入僵局。
教师要感谢家长给予我们的帮助和支持。
无论家长给予我们何种帮助,教师都应该表示感激,这非常重要。
无论以何种方式表示感射,教师都应该让家长知道他们的帮助有多么重要,让他们知道教师非常感激他们的努力。
尊重是沟通的融合剂,没有尊重的沟通难以持久下去,得不到尊重的家长难以对学校教育和教师产生信任。
尊重要求教师对待家长持有人性化的态度、得体的举止方式和合乎人情的行为方式,尊重还要求教师对待所有的家长,不论其富有或者贫穷,不论其处于权势地位或是其处于无权无势地位都要保持一贯的态度。
教师要理解家长对孩子的情感投入。
家长对教师非常信任,因此我们在教育学生时要友善而宽容。
当我们和家长讨论孩子的进步情况时,要注意讲话的方式,要体现出尊重,避免用消极否定的话语做出评价。
同样重要的是,教师要对家长做到诚实,没有必要回避问题或者绕弯子。
家长喜欢听到事实,但是教师要注意说话时不应贬低孩子。
在家校沟通中,教师需要从家长的角度来审视自己。
自己的心是灿烂的,看到的是美丽的世界;自己的心是快乐的,感觉到的世界是美妙的;自己的心是善良的,接触到的世界永远都是乐于助人的。
只有真正的悦纳自己,才能发自内心的赞赏他人。
附:家长希望教师做到的8件事家长希望孩子能拥有一位好老师:待人公平、教学有趣、精通教育。
人们都希望孩子能拥有一位帮助他们学习、成长、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老师。
1、及时和家长沟通学生的在校行为和表现。
2、热爱学生,热爱学习和生活!让学生知道老师也是普通人。
3、在学生需要时对学生进行辅导。
4、把教学和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应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让学生发现老师故意犯的错误。
5.对学生严格要求,态度友好。
6、发现每个孩子独特的性格特征、能力和学习方式。
7、言行一致,公平对待所有的孩子。
在想要嘲讽、奚落或排斥学生时,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箴言。
8、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不要总是讲课,要不断激发学生。
不要让学生认为“上课无聊”。
如何开展小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家校沟通

想更好地、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就必须经常深入到学生的家庭中去,经常与家长沟通,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同时,教师还应该把学生在校时的实际情况客观、全面地向家长作一个说明,指导家长的配合,这样有利于在教育学生方面形成合力,家校共管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为了使班主任工作再上一台阶,现将近阶段家校沟通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
一、主动上门家访,增进师生情感通过家访,老师们详细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与家长们就怎样共同教育好子女,怎样更好的沟通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家长们也能对学校工作、学生的发展提出希望和建议。
家访让自己更加深入了解学生,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对教育学生十分有意义。
通过上门家访,可以起到巩固学生在校期间思想教育成果的作用,了解学生平时在家中的思想动向,和家长进行心灵交流,通过这种交流逐步建立起家校之间一种牢固的信任关系。
有了这样的信任关系,家长对学校,对老师的工作更理解了,并给予充分支持和配合,而学生、也对老师自然而然产生了种亲情和依赖。
原有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逐渐消失,老师的教育效果大大加强,强化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
二.创新性地开好家长会每次的家长会,都是老师讲,家长听,往往公布考试成绩,很多家长听到孩子的成绩较理想还可以,若考得不好,就火冒三丈,怎样创新性地开好家长会,切实让家长会真正成为促进孩子们成长的“加油站”呢?我是这样做的:先把学生的发展变化用文字表述,传达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孩子的近况,这样易于沟通;不要只盯着成绩,可以谈谈自己的教育新设想,让家长们提建议、想方法,会发现家长中有“高手”,因为有些家长的文化知识水平在老师之上;让家长与我处于平等的位置上,多让家长参与发言;科学分析家长会的内容,这需要“备课”,那些需公开讲,那些需私下讲;认真分析家长的社会角色,选择合适的沟通语言和方法,对家长一律尊敬,不分贵贱,因为他们能帮助我们教育好学生,更好地完成教育任务;家长会还应该有更广泛、更具针对性的主题,如专门赞美孩子的主三.利用家长网校,及时进行汇报。
标签:#易搜情感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