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和认识心理咨询,如何正确认识和看待心理咨询和辅导?

admin 1 0

如何看待和认识心理咨询目录

如何看待和认识心理咨询

如何正确认识和看待心理咨询和辅导?

你对心理咨询,怎么看待!

如何正确认识心理咨询

如何看待和认识心理咨询

    1. 心理咨询是一种专业服务:心理咨询是一种专业性的服务,需要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来进行。心理咨询师经过专业培训和认证,能够提供个性化的、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3. 心理咨询关注个体差异:心理咨询关注个体差异,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心理咨询师会根据个人的需求和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支持和帮助,帮助个人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愿望。

    4. 心理咨询具有保密性:心理咨询具有保密性,咨询内容、记录和信息等都应当受到保护,只有得到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才可以向第三方披露。这是因为咨询过程中涉及个人隐私和内心世界,只有得到充分的信任和尊重,个体才愿意敞开心扉、坦诚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需求。

    总之,心理咨询是一种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旨在帮助个人实现心理健康和成长。如果你需要心理支持和帮助,不妨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以获得个性化的、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如何正确认识和看待心理咨询和辅导?

很多人也许不知道,并不是只有得了抑郁症、焦虑症的人才会做心理咨询。

越来越多的来访者会因为一个具体或模糊的心理困扰、生活习惯来找荣教授做催眠心理咨询,这些问题可能会是灯光强迫、口水强迫,痛苦记忆、烟酒成瘾的问题等等,而大多数不了解催眠、心理咨询的人通常会出现以下几种疑问:

①、“心理咨询是做什么?聊聊天就能解决问题?”

②、“心理咨询是我在躺椅上自言自语,治疗师多半只会听吗?”

③、“只是聊一聊会有效果吗?问题还不是没解决?”

④、“催眠心理咨询是不是只是让你舒服地睡一觉?”

其实,心理咨询(或称作心理治疗)的做法有很多种,不同治疗师的擅长也会不一样,催眠也是心理咨询的一种方式。

对于心理咨询和催眠,了解这四个关键问题可以让你明白心理咨询、催眠的作用,它们是不是能解决你的问题。

问题一:如果你有一个具体的现实问题,希望快速找到解决之道。

建议你试试“焦点解决治疗”。

催眠师会试着挖掘你的潜意识,潜能力,会试着发掘你早已具备的能力,引导你想出解决方案,并测试效果。

问题二:如果你希望改善一个特定的症状(如恐慌,抑郁,强迫症)。

建议你选择“认知行为治疗”和“催眠疗法”的结合,治疗师会引导你分析与症状相关的惯性思考,行为表现与身体感觉,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善症状。

问题三:如果困扰你的是人际关系。

你可以选择个别治疗,也可以考虑“团体治疗”或“家庭治疗”。

治疗师会邀请“相关人等”一起进入咨询室,观察你们的沟通方式,理清观点或感觉的差异,尝试调整彼此的期待,改变互动的惯性。

问题四:如果你希望探索自己,认识自己为何会如此痛苦,迷惘?你可以选择“动力取向”或“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疗。

治疗师会充分地聆听,或许邀请你谈谈童年、梦境、幻想,陪伴你认识心灵的全貌。

当然,以上分类无法涵盖所有的期待与治疗方法,很多时候的心理咨询都是多种心理咨询治疗方式的结合。

这里,分享一个近期多种心理咨询治疗方式结合的案例:文鑫是个即将结婚的女孩,却因为频繁的恐慌症发作前来荣新奇教授工作室求诊。

她自己也困惑不解,为什么就要结婚步入幸福的殿堂的自己会经常恐慌。

第一次来访的时候文鑫压根就说不清自己为何恐慌,说话语速飞快。

荣教授根据情况,先运用催眠疗法让文鑫慢慢安静下来,其次运用“认知行为治疗”,协助文鑫找出恐慌症发作的诱因。

一个疗程下来才知道,原来是文鑫太执着于要办个“完美婚礼”,不断担心哪个环节可能出错。

通过调整这个“认知”,并用正念呼吸这个“行为”来处理发作时的心悸、气喘。

荣教授接着邀请文鑫的未婚夫进入“伴侣治疗”,发现他对婚礼的期待是“一切从简,”蜜月则是“重中之重”,因此对文鑫事无巨细的规划颇感不耐烦,当然也不愿参与。

荣教授尝试找出两人对婚礼期待与做法的共识,慢慢地,文鑫的焦虑不安慢慢得到抒发。

仅仅三次催眠疗愈下来,文鑫的恐慌症有了大幅改善。

可见,除了了解自己想要解决什么问题、缺少什么、需求是什么,正确沟通是关键。

其次,充分相信自己的心理咨询师,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找到专业又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是培养一段好的治疗关系、从心理咨询中获益的根本。

你对心理咨询,怎么看待!

心理咨询,的确能帮助一些人解决心理问题。

同时,也能够助力心理上的成长。

是件好事情。

如何正确认识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主要面对的是正常心理的不健康人群。

异常心理是指那些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

无法保证人的正常生活,社会功能完全丧失,随时破坏自己或他人的身心健康。

而这个只占人群中的一不小部分,就好像是心脏病、癌症一样。

一般人的心理活动都是正常心理,只是分为健康与不健康。

不健康的心理活动又可分为一般性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疑似神经症。

一般性心理问题是指,

(1)由具体现实事件引发的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

(2)连续的持续一个月,不连续的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缓解。

(3)工作学习效率下降,但不影响正常的生活。

(4)不良情绪的激发只针对最初事件。

严重心理问题是指,

(1)由较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引发的痛苦情绪(如悔恨、冤屈、失落、恼怒、悲哀等)。

遭受的刺激越大,反应越强烈,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失去理性控制。

(2)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连续两个月以上半年以内,有部分可达一年以内,无法自行缓解。

(3)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一定程度的影响。

(4)不良情绪的激发除了最初事件,与最初事件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发同样的感受,也就是说反应的对象有了泛化现象。

疑似神经症,解释起来相对复杂,简单理解就是比上面两种情况都严重,但是还未达到异常心理障碍的程度。

上面三种情况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陷入情绪中无法自行化解。

这时需要他人的帮助,这部分就是心理咨询的工作内容了。

当然朋友亲人的劝解也是一个途径,属于“非专业性的干预”,不过严重心理问题“非专业性的干预”一般很难起到作用。

标签:#易搜情感网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