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13岁孩子,多疑、迷茫与不友善
文字整理于《你的13岁孩子》
《你的N岁孩子》讲述的随着年龄的成长而不断改变的行为,不论各个家庭的状况如何不同,我们对孩子的这种基于生理变化而出现的行为变化的理解,能够帮助父母与孩子建立起更美好的亲子关系。
一旦父母得到足够多的青少年成长的常识而能够包容他们“正常的”叛逆行为,那么许多最具破坏性的叛逆行为就能够得到预先的防范和制止。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和顺期”和“不和顺期”的交替出现。
12岁的孩子表现出相当的宽容,对新鲜事物显露出热情。
到了13岁,又反过来了,孩子倾向于变得很内向而且退缩。
他不但总是远离他人独自向隅,而且总显得过于局促不安,过于多虑而且情绪波动。
13岁和11岁一样不愿意与人合作,不过11岁更多的是故意反抗成年人,而13岁则是到一边谁都不睬。
13岁的少年在奔向青春的大道上会来个突然转向或者急刹车。
他不愿与人交往,内向,有点退缩,不愿被别人窥探。
这时的他开始懂得克制自己,不会吃起来没完没了,基本上能做到按时上床睡觉。
虽然他这时的性格阴郁,悲观,隐秘。
可是,在动手方面,他们频频闪现灵光。
总体来说,13岁的少年已经明显显露出青春期少年的特点。
如果你问某位妈妈,她的13岁孩子是个什么样子,那么她可能这么告诉你:“吹毛求疵,离群索居。
”他的太阳这时毫无疑问地躲到了阴云的背后,而且至少要好一段时间。
13岁的孩子是伤感的,13岁的孩子是苦涩的,13岁的孩子是多疑的、迷茫的、不友善的而且不快乐的人。
在我们艰难的青春期岁月之中,也许没有哪一年能像13岁这年这般突出地呈现出孩子对他的身体、容貌、基本性格的深切不安与不满。
一个人的情感反应,毫无疑问,会跟他自己的感受有密切的关系。
当妈妈以正面的心态来看待自己13岁孩子的时候,所想到的常常都是一些正面和词汇:好深思的、安静的、独立自主的少年。
可是,如果你对自己生出来的这个孩子满心的烦恼、气馁、沮丧、焦虑,那么,这时你心里想到的形容词往往都是些负面的词汇:郁闷的、冷漠的、忧伤的、喜怒无常的、故作神秘的“忧郁的蓝调音乐”。
孩子对妈妈整个人的具体而尖锐的批评(到了14岁的时候更加厉害),现在已经开始了。
很多13岁孩子认认真真地认为,妈妈所说的,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不可理喻的。
更严重的,他们会引发妈妈们的自我焦虑,认为:“我一定不是一个好妈妈,我天生就是一个什么都做不好的人。
”
13岁的孩子会埋怨你说“没有谁理解我”。
可是,假如你真的摆出事实来证明自己其实能够理解他,那么他只会更加满腹幽怨,因为他实际上不愿意别人能真的理解他,至少那个人不要是你!
因此在13岁孩子面前你常常会“里外不是人”。
不论你能理解他还是不能理解他,这都让他感到很沮丧。
借用一个13岁男孩的原话:“大多数情况下我担心没人喜欢我。
我担心我会做错什么事情。
我也担心我的这种担心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
”
13岁的日子并不好过,但对大多数孩子来说,用不了多久生活就会变得容易许多,他自会进入充满阳光的14岁,到了那时他定会迸发出新一轮的无限热情和无限精力来。
不过到14岁到来之前,我们强烈建议所有的父母,请尊重孩子对隐私以及独处的心理需求,也就是13岁孩子在这个年龄段所表现出来 特有行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点赞,随意打赏。
记得关注轩妈微信号YL81917273,来聊聊青春期孩子教育的那些事。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8-12岁儿童的注意不稳定、不持久,难于长时间地注意同一件事物,容易为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
凡是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对象,来都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吸引他们的注意。
8-12岁儿童注意的范围较小,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这主要是因为8-12岁儿童的经验少。
实验表明,8-12岁儿童只能同时注源意到2~3个客体,而成人能同时注意4~6个客体。
孩子集中注意某一事物时,经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
比如当他聚精会神写字时,又会忘了正确的坐姿要求。
8-12岁儿童感知事物的特点比较笼统,不精确,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特点,对时间和空百间的概念也比较模糊。
比方做作业时,由于孩子的感知觉发展不够充分,经常看错题、计算出错误或是把方向搞错了。
一年级的孩子学写数字“8”,很可能写成卧度倒的“∞”;四五年级的学生做家庭作业,本来要做第二题,结果去完成第三题,这些现象在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出现过。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1、少年期(11、12岁—14、15岁,初中阶段)
特点:
①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②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并出现反省思维;
③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但带有片面性和;
④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
⑤产生成人感,独立意识强;
⑥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
⑦道德行为更加自觉,但不强。
2、青年初期(14、15岁—17、18岁,高中阶段)
特点:
①生理上、心理上、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
②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出现;
③社会高级情感有了深刻发展;
④形成了理智的,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
⑤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
青少年早恋行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朦胧性:早恋的青少年对于早恋关系的发展结局并不明确。
他们主要是渴望与异性单独接触,但是对未来组建家庭、如何处理恋爱关系和学业关系、如何区别友谊和爱情都缺乏明确的认识。
2、矛盾性:有早恋关系的青少年内心也充满了矛盾,既想接触又怕被人发现,早恋的过程中愉快和痛苦并存。
3、变异性:早恋关系是一种充满变化、极不稳定的感情关系。
青少年之间一对一的早恋关系缺乏持久性,一般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扩展资料:
一个的青少年要培养与他人保持良好关系的能力。
在学习、生活与工作中,逐渐学会以诚恳、平等、谦虚、宽厚的态度对待别人,学会欣赏别人的长处和容忍他人的短处和缺点。
在与人交往中,处处与人为善,并信任尊重他人,不要轻易对人表示忿怒或怨恨的态度。
这样,才会有更多的朋友,不使自己陷入落落寡欢的孤独之中。
一个人生活在客观环境中,就要使自己和环境相适应,做一个能全面了解自己的人。
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能恰如其分地表现自己,并能理智地避免去做那些自己力所不及的事,这样才能少失败,也少烦恼。
注意劳逸结合。
学习、工作适度,业余生活丰富多彩,才能保护大脑和的健康。
而适当的劳逸对于保持心理健康极为重要。
总之,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应该是襟怀坦荡,目光远大,热爱生活,信心百倍,精神愉快,活泼可爱以及孜孜不倦,奋发上进的。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标签:#易搜情感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