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与父母的谈心记录,700字左右(初一水平)

这个我在一些自己网站和我自己的觉得很好的感悟写下来,可以说是一些句子可以带入作文里。
小亮和小辉是同班同学,又是同桌,平常两人形影不离,好得像一个人似的.但是,一天课外活动时,两人发生了口角,还动起手来.班主任老师赶紧把他们俩劝开.看到小辉脸上的手指抓印,老师批评了小亮,小亮很委屈,明明是小辉先动手打他,老师为何批评自己.
回到家,小亮把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妈妈.听了儿子的诉说,妈妈气得牙都肿了起来,越想越不是味儿,气愤地说:“这老师也真是的,是非不分!”这之后她逢人便说:“两个孩子打架这是难免的,可是,老师却训了我们孩子一顿,那个孩子也打了我们的孩子,一句也没批评他.您说这老师做的对吗?我真想到学校找老师评理去!”从此,小亮对老师再也没有好感了.
做父母的经常会听到孩子对自己说:“爸爸(妈妈),今天上课我没说话,是我的同桌说话,老师却批评了我.”“上语文课老师让我回答问题,我明明回答对了,老师却说我回答错了.”
“我们班老师总是偏向男生.”天下的父母都疼爱自己的孩子,在孩子受到委屈时,一些父母也难以忍受,替自己的孩子“打抱不平”,表现出不为孩子出气绝不罢休的气势.实际上,这种做法对孩子的成长并没好处.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位在我们心目中很有权威、很受尊敬、很受喜欢的人,他所说的话、讲的道理,我们往往乐意接受,不费劲儿就能记在脑子里;相反,那些和自己有矛盾的人或是抱有成见的人讲话时,我们往往难以认真地听进去,对这种人的观点和意见难以接受,和这种人在一起,就会感到不自在、不愉快.孩子每天都要和老师在一起,学习的知识要靠老师传授给孩子.试想,如果父母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必然会加剧孩子与老师的矛盾,使孩子的不愉快心情进一步加重.
孩子带着这种心情学习,自然不会有什么好成绩.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当人们想报复他人时,血压会明显上升;而原谅他人时,血压则显著下降.因此,父母要让儿童养成心胸开阔的、宽容他人的好习惯.其实,孩子的认识、观点、看法不一定都对,他们说的话有时带有片面性.即使孩子说的是正确的,父母也要学会开导孩子.
如果父母总是支持孩子的立场,时间长了会造成孩子遇事总是斤斤计较,强调个人利益.当然,我们也并不是提倡教孩子无限度的忍耐,而是要培养孩子心胸宽广的品性,在同学、朋友、老师面前不计较个人得失.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观点不一定正确,就算自己的观点正确,别人也不一定非得赞同.一次,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在街上看到一个买布的人和卖布的人在吵架.买布的大声说:“三八二十三,你为什么收我二十四个钱?” 颜回上前劝架,说:“是三八二十四,你算错了,别吵了.” 那人指着颜回的鼻子说:“你算老几?我就听孔夫子的,咱们找他评理去!” 颜回问:“如果你错了怎么办?” 那人回答:“我把脑袋给你.如果你错了怎么办?”
颜回说:“我就把帽子输给你.” 于是,两人一起去找孔子.孔子问明情况后,对颜回笑笑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嘛,颜回,你输了,把帽子给人家吧!” 颜回心想,老师一定是老糊涂了.虽然不情愿,颜回还是把帽子递给了那人,那人拿了帽子高兴地走了.接着,孔子对颜回说:“说你输了,只是输了一顶帽子;说他输了,那可是一条人命啊!你说是帽子重要还是人命重要?”
颜回恍然大悟,“扑通”跪在孔子面前,恭敬地说:“老师重大义而轻小是非,学生惭愧万分!” 孔子淡淡地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这是孔子教被人误解的颜回宽容他人的典型事例.事实上,这种宽容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
明知是对方无理,或者是对方错了,却不争不斗反而认输,虽然自己被人误解吃点儿小亏,但使别人不受大损,这种宽容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现在的孩子大都以自我为中心,不管发生什么事,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如果别人做错事,他会抓住别人的缺点不放;
要是自己做事被人误解,心里就会愤愤不平.作为父母,当自己的孩子果真遭到他人的误解时,也不必兴师问罪,要教育孩子以宽容的心去看待已经发生的事,养成一种善待他人的好习惯,这也是一种保护心理健康的习惯.教育锦囊:父母可以在生活中讲讲自己被误解的事:“今天,我做了许多工作,领导却认为我在偷懒,想想真是委屈,但是,我只要问心无愧就行了.”父母的乐观态度往往会感染孩子,遇到相似的情况时,孩子就会像父母那样去面对.
做咨询顾问的如何和家长沟通?

1、倾听:家长的要求会多过问题,希望有都是辅导方能为子女量身提供咨询,所以先集中倾听家长的需求是什么?
2、记录:汇总精简家长们谈到的问题,按一、二、三逐项记录于书面,家长讲述的多半夹带感情色彩,会象聊家常一样,提取其中有用的信息记录下来。
3、复述:待家长们谈完后,将记录项逐一复述给家长确认,确保你的理解不会产生偏差。
通过你的有条理和记录行为,给家长留下专业的咨询顾问印象。
4、解答:针对所列项目逐条解答。
切忌跑题,解答期间家长会有补充项,务必记录补充项,如补充项已解答,要礼貌说明
5、跟踪:记录项中难免有不能当时解答给家长的问题,坦白告知对方,你需要确认落实后再答复,并给出答复时间。
让对方感觉你会专门针对他的个人需求而提供服务,有被关注的感觉,会产生依赖感。
班主任如何和心理问题的学生家长沟通

1,坦诚。
这是家校沟通前提条件。
坦诚相见,真诚沟通。
其实老师和家长的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的未来,如果家长都能明白这个道理,那么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将会很顺畅。
2,不步步后退,不咄咄逼人。
在现实生活中,老师与家长之间沟通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老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当中,要把握好度,不能像对学生一样对待家长,要有,理解家长的难处,获得家长的认可和支持。
通常老师和家长这两个角色当中,老师还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占有一定的“优势”。
但老师不可将这个“优势”放大,不能像训斥学生一样训斥家长。
我的观点是,对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坐下来跟家长沟通。
当然对有些甩锅的家长,总是抱怨老师的家长,或者自己放弃孩子的家长,语气严厉些,也未尝不可,因为你要表明老师的态度,这就是不要步步退让,让家长觉得你软弱可欺。
但每个家庭都有每个家庭的难处,有些父母不高,有些父母还在为生计劳碌奔波,都可能没办法顾及自己的孩子,这个时候老师要多一些理解,不可咄咄逼人。
同时,理解也是相互的。
连续当班主任二十年,班主任跟家长沟通时要注意什么?
家校合力助力孩子成长
3,利用好家长会。
现在我们的家长会大都开成了学习情况汇报会,表扬会,批评会,一部分家长因为孩子成绩优异而春风得意,一部分家长因为孩子表现太差而不敢抬头见人。
家长会当然汇报学生的学习状况,但是更应当成一个家长和老师之间沟通交流的的大会。
每次开家长会前,我都习惯说这么一段话:感谢家长这个学期以来对我工作的支持和理解,我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也请大家指出来,并请大家谅解。
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让你们的孩子,我的学生变得更好,所以让我们齐心协力,继续努力。
此类的话我觉得很重要。
的确,一个班集体的好坏,跟家长的表现是密不可分的,很多家长一直在为班级默默做贡献,一直在默默支持老师的工作,如果老师认为这理所当然,那就缺乏情商了,每一次大型活动之后,对家长表示感谢,寥寥数语,却可温暖家长的心,这对以后的家校沟通是很有好处的。
家长会不必那么沉重。
老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孩子的状况,了解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状况。
可采取家长分组讨论的方式,或者请优秀孩子的家长分享的心得,或者让有困惑的家长说出自己心中的困惑,让老师和其他家长一起想办法,都是很好的家校沟通和对教育教育进行指导的途径。
连续当班主任二十年,班主任跟家长沟通时要注意什么?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3,知已知彼。
班主任心中要有一本账,对每个学生家庭状况要有所了解,比如离异家庭,,生活很困难的家庭,学生存在的家庭,家长因为各种原因放弃孩子的家庭,这些家庭都是班主老师重点帮扶和沟通的对象。
近些年来,这样的家庭越来越多。
尤其是最近疫情期间,由于上了三个多月的网课,孩子每天跟家长在家里面争吵甚至发生激烈矛盾,亲子关系急剧恶化。
部分学生沉迷于,家长又管不了。
现在存在心理问题的孩子越来越多,家长从开始没有管,到后来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管理,往往容易使孩子走向另一个极端,令人非常担心。
而班主任在教育的过程当中,也往往如履薄冰。
这个时候,家校沟通就尤为重要。
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只要家长和老师沟通顺畅,互相协作,步调一致,还是很容易把孩子扭转过来的。
但对于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就需要学校心理老师,甚至出面进行心理疏导,对家长进行更专业的指导。
这个时候,班主老师除了跟家长进行沟通以外,还要及时跟学校沟通,跟心理老师沟通,并做好沟通记录。
标签:#易搜情感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