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5种行为在养出敏感脆弱玻璃心的孩子

家长的这5种行为,养出敏感脆弱玻璃心的孩子
01
过度表扬,孩子患上“表扬依赖症”
家长听多了赏识教育,不吝给与孩子表扬,于是“聪明、真棒、真不错”常常围绕在孩子耳边,有些习惯了听好话的孩子,对自已的认知会走入误区: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优秀、最厉害的人。
这样一来,当他们听到说自己不好的话,就会难以接受,脆弱的自尊心很容易受伤。
夸大事实、过量的表扬,会让孩子依赖上表扬,听
不到夸奖就没有动力做事,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
力边界。
当他走出家庭,在真实世界中探索,和更多的人接触,发现自己能力有限,并非父母所“吹捧”的那么好,就容易陷入自卑和沮
丧的情绪中。
02
经常朝孩子发脾气、大吼大叫
有些家长情绪管理能力不足,经常朝孩子发脾气、
甩脸子、大吼大叫。
如果父母情绪不稳定,孩子就会缺乏安全感,害怕
被抛弃,对他人的情绪格外敏感,让孩子形成消极、负面的人格,变得自卑、内向、脆弱。
这样的孩子通常表现得小心谨慎,生怕自己会惹别
人不高兴,忧思过多,听不得重话,心理极其容易
受伤。
03,打击式教育,孩子自我价值感低
大多数“玻璃心”孩子,本质上是对自己缺乏自信,自我价值感低。
从心底里不认可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所以容易被别人的评价影响,一遇到挫折、失败,就开始否定自己,想要退缩箭、放弃,缺少勇气和动
力迎难而上。
这背后的原因是,许多家长对孩子要求高、标准严,总是一个劲地提醒孩子哪里1还不好、不行,督促孩子变得更完美,对孩子缺少肯定和欣赏。
长此以往,孩子就会不断怀疑自己的能力,陷入“我不行”的负面情绪中,内心始终认为“我很差劲,我不配被爱”
04,孩子承受的期望过高,压力太大
现在大多数孩子一方面承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爱,
另一方面也承受着过高的关注和期望,要考高分、
上名校、上兴趣班,全面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家长的控制、干预、包办,孩子的自由生长空间不足,精神压力很大。
孩子便不敢放松,害怕失败,不敢面对大人失望的
眼神,一点点风吹草动都会影响到孩子脆弱的神经。
过高的要求和期待,成为了孩子身上的压力和束缚
让孩子无法呼吸、自由生长。
怎么样理解孩子的敏感期

孩子0——2一个阶段、2岁半-3岁、3——4岁、4——5岁,5——6岁,6岁以上。
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敏感期,
比如2岁半由建立概念、自我意识的产生等。
3——4由执拗、诅咒、完美、逻辑思维等。
4——5岁,有婚姻、出生、情感、人际、审美、数学概念等。
5——6岁由婚姻、书写、逻辑、社会性、动物和植物收集等组成。
6岁以上,一些螺旋状敏感期,伴随孩子一直到12岁。
在敏感期来临的时候,一定不能认为孩子是无理取闹,应当给与孩子一些理解与尊重,孩子通过每个敏感期,建构自己的人格状态,最终形成自我。
孩子心理出现问题的六大表现

每一个心理有问题的孩子,都曾有过痛苦的心理历程,甚至发出过求助的信号,但很多时候,家长们都疏忽了。
通常来讲,心理出现问题的孩子,有这几种言行上的表现:
1、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自我约束能力差,比如沉迷游戏,不愿意上学,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3、情绪暴躁,发脾气砸东西。
一向温顺的乖乖女、小暖男,忽然变得脾气暴躁,为了一点点小事就发脾气砸东西。
情绪波动比较大,考不好的时候会暴躁或者行为出格;
4、焦虑:不自信,害怕考试,害怕和陌生人接触;敏感,怕被嘲笑,一点小事都会担心;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甚至会没有原因的哭泣。
5、攻击性强:打架,遇到不顺心的事儿就摔东西,不相信别人的善意等等;
6、宅在家里不出门,不想交朋友。
如果孩子曾经比较外向,但是近期却有了不喜欢表达,跟谁都不想说话,沉默寡言,甚至连最亲近的人都表现出不理不睬,宅在家里不愿出门,谁都不想见。
人际关系恶劣:没有朋友,在集体里总是格格不入;没有同情心,待人冷漠等等。
总之,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上表现,说明他可能出现了心理问题,家长要引起重视。
因此,家长要善于观察和分析,对孩子的消极言语和行为,要引以重视并主动去寻找原因。
标签:#易搜情感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