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
患者来看病通常都是因为身体不适,这种身体不适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医生需要通过询问和观察等方式,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包括焦虑、恐惧、愤怒等情绪。然后,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医患沟通策略。
。
2. 采用有效的沟通技巧。
。
医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沟通技巧,如倾听、肯定、表达同情等。这些技巧可以帮助医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并减少沟通中的误解和冲突。
。
3. 传递清晰的信息。
。
医生需要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向患者传递清晰的信息。医生需要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医学知识,以免患者无法理解。
。
4. 尊重患者的权利。
。
医生需要尊重患者的权利,包括知情权、选择权和隐私权等。医生需要充分告知患者病情和治疗方案,并尊重患者的选择。
。
总之,医学心理学视角下的医患沟通思考是一种综合性的思考方式。只有通过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采用有效的沟通技巧、传递清晰的信息和尊重患者的权利,医生才能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提高治疗效果。"。
如何从心理学角度理解医患关系和医患沟通
展开全部
心理治疗是通过密切医患关系而进行的,斟此就必须始终保持医患关系处于良好状态中。
为此,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接受性原则
对所有来求治的病人,不论其年龄大小、职务高低、初诊或复诊,都要做到一视同仁,热情接待,要用同情、理解的目光和鼓励、启发式的提问引导病人,耐心地倾听病人的诉说。
其实,倾听的同时就是治疗的开始,因为病人在诉说的时候可以得到宣泄,并可能由此而减轻症状。
要让病人感到不论他所说的内容是什么,你都不会觉得好笑,更不可冷眼旁观、猎奇,甚至讥笑鄙视。
要以极大的同情心来理解病人的所作所为,要深有同感,这样病人才能感到你是可以信赖的,才能接受治疗。
(二)支持性原则
病人患病后必然会产生一种受挫折的心理,但又无可奈何,常常是经历了一番磨难或痛苦的挣扎后才不得已而来求治。
有的病人可能是辗转多家医院但疗效不好,有的病人是已感到绝望或仅抱有一线希望,所以他们在求治时常常询问:我的病能治好吗?为此,治疗者要不断地向病人传递支持的信息,说明疾病的可治性,并可列举成功的例子,以解除他们因缺乏相关知识而产生的焦虑不安的情绪和增强同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
支持的方式是要让病人感到你是有科学依据的,态度要坚定、慎重、亲切可信、充满信心,不要让病人感到你是在夸夸其谈。
(三)真诚性原则
疾病能否治好,是病人、家属及治疗者十分关心的问题。
对于治疗者来说,应当以真诚的态度,认真地了解病人的症状、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过程中的反应,并在慎重地确定治疗方案之后,还要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地进行修正和完善。
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向病人作出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解释和保证,让病人认为治疗者的保证是有理有据、合情合理的。
对于时间上的保证嚣要稍长一些,以免到期达不到预期效果而引起病人的失望和挫折感,甚至对治疗者产生怀疑。
当然,也需要向病人说明,任何保证都需要病人积极配合,发挥主动,遵守医嘱,否则会影响治疗。
对治疗过程中病人取得的进展,也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赏。
(四)科学性原则
进行心理治疗一定要遵循心理学规律,要以科学的心理学理论为指导。
因此,治疗者首先必须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并树立治病救人的态度,不能以盈利和惑众为目的。
(五)保密性原则
对病人的姓名、职业、病情及治疗过程进行保密是治疗者所应遵循的职业道德,也是进行心理治疗所应遵獯的一个重要原则。
没有获得病人的许可,治疗者绝不可泄露病人的情况,包括不和自己的亲翻诉说,不和掏事交流,更不可公开病人情况。
保密性原则也是心理治疗所必需的,在治疗一开始时就应向病人说明,这样可取得病人的信任,促进良好的医患关系,获得有关病情的可靠信息。
结合心理学知识谈谈如何形成良好医患关系
心理学和医学的交叉学科叫做《医学心理学》,里面有专门的一章来讨论医患关系。
给你粘一段我的串讲笔记看看
第十三章 医患关系问题
医患关系:指表现在医疗实践活动中医护人员与患者所建立的人际关系。
?
医患关系的几种模式:1? 主动-被动模式 2 指导-合作模式 3 共同参与模式(或称相互作用模式)
共同参与模式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高度复杂化的心理和社会结构的表现。
医生和病人之间在智力上、知识上、受教育程度上和一般经验上的相似性、相近性越大,在治疗中这种模式就越适合。
?
影响治疗方案实施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是医患关系问题。
?
第十四章 心理护理
这只是摘要,详细的在文库就有这本书,直接越到医患关系一章就能找到了。
怎样做好医患沟通
医务人员,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在医院和患者的市场意识逐渐唤醒、患者作为消费者的意识日渐增强的今天,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医患沟通成为医疗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医患沟通现状在公众不断要求得到更好的照顾和享受更多的权利的情况下,医患关系问题早已被绝大多数医院所重视,但多数的医务人员仍存在以下困惑:患者来医院究竟想获得怎样的服务?如何做好医患沟通?为什么当医生自认为在充满同情心、尽心竭力地为病人诊治时,病人却满腹抱怨?问题何在?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如何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风险?这些问题的关键点在于,医务工作人员首先要找到医患沟通中的关键点,这样才能在接下来的访谈与采集信息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掌握病患的病史,解除其心理障碍,最终做出准确的疾病诊断和及时性的治疗。
医患沟通的关键点一、充分领悟角色在以往的研究和工作实践中,医务人员往往被赋予“白衣天使”、“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等崇高的角色意识,而忽略了医务人员基本角色意识方面的问题。
一般而言,医务人员首先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角色意识,然后在此基础上去服务病患,才能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医务人员的角色认知是角色扮演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角色扮演的主观条件,角色认知越清晰、越全面,角色扮演就越能够符合社会期望。
医务人员角色认知的过程,就是一个角色学习的过程。
在对医务人员角色的认知过程中,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对护士角色期望的认知,正确认识社会对护士角色的希望;二是对角色观念的认知,正确认识自己承担了一个什么角色,应当怎么行动,全身心地进入角色,怎样履行好自己所承担的角色规定的权利、义务并遵循角色的行为规范。
二、努力充实自己医生的职业和其他职业相比,具有更特殊的重要性。
病人由于了解的医学知识不多,对某些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不了解,对一些手术的必要性和危险性不了解,对自身的病变情况及其后果不很了解等原因,而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策。
从这一角度说,在医患关系中,医务人员助于主动地位,而病患更多的处于被动地位。
这就要求医务人员要对技术精益求精,对患者满腔热情,不计个人得失,只为患者负责,具有高度的自律精神,要始终坚持“防病治病,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的原则,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三、医患沟通中的先决条件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也进一步加快,但也出现了医院过度市场化的倾向,医院公益性作用的削弱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矛盾,医患关系逐步趋向紧张。
因此,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公立医院公益性作用的发挥、强化监督检查力度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努力构建完善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和加强公民法制意识教育称为医患沟通的先决条件。
医务人员医患沟通基本素质要求一、高尚的医德作为一名医务人员,首先要有责任心、同情心和爱心。
这是做人之本,更是医务人员的医德之本,尤其是当今追求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视患者为亲人也绝不是一句空话,是敬业精神的具体表现。
二、正确的理念医务人员在对待病患时,不仅仅把病患看做是生物的人,还应该看做是社会的人。
在面对病情严重、变化快和情况紧急的疾病患者时,要培养一种素质,迅速了解患者病因、分析病情,利用精湛的技术做出准确判断。
三、通俗有效的语言艺术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不仅要有精湛的医疗护理技术,还需要注重培养医务人员的语言艺术。
这就需要医务人员在与病患沟通中,一要掌握听的艺术,这样才能听懂患者谈话的含义准确理解患者的本意和实情;二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医务人员以热情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对待患者,才能从心理上对患者产生良性刺激,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三是谈话要有目的性,在同患者谈话时,一方面要注意观察病情、查询病因、了解患者思想和生活习惯、接受建议、征询需求等,要带有目的性,不要单纯地闲聊。
四、站在病患角度思考问题医务人员在对病患进行诊疗过程中,要做到换位思考,认真履行“告知”义务,使患者和家属在被动接受治疗的情况下变为主动配合治疗的行动,进而达到促进康复的效果。
这样的做法对患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见,医务人员要实现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首先要找到医患沟通的关键点,从这些关键点出发,不断加强自身职业素养与医疗技术,给患者以可信赖、专业的形象,才是医患沟通的关键所在。
标签:#易搜情感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