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三个“不要”
1、不要等待让问题开启您和家长的对话
如果您第一次和家长的对话就是讨论对于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的担忧,您所面临的挑战和阻抗可能会非常大。相反,您可以在学期初就尝试去和这些学生的家长联系,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让他们知道您会想和他们合作去助力他们的孩子成功。这样一来当学生出现关于健康问题的担忧时,您会很高兴您做了这些。
2.不要单独行动
当您注意到您某一个学生可能有潜在心理健康障碍时,您最好联系一下您们学校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专业工作者。他们受过了专业的训练,知道如何去帮助学校里这些学生和家长(例如学生问题的甄别、咨询和危机干预的流程)。除此之外您也可以联系经验丰富的班主任,他们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如此一来,您可以选择最好的方式去和家长分享您对于孩子心理问题的担忧,确认可以利用的资源和下一步可以做些什么。
3、 不要假设最坏的情况
当您和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担忧时,不要假想您和家长是在一个对立的关系。大部分家长都会感谢老师分享基于事实的真诚的分享的信息,客观而准确的描述是重要的。(比如说xx时候,他出现了xx行为,会对他产生了xx影响,会对同学产生xx影响)。 并且,有些家长可能在老师提出之前心里就有这样的担忧,却不敢与家长讨论,老师主动提到孩子的心理问题能让家长的担忧能够成为一个可以讨论和去解决的问题。
二、选择恰当的联系方式
每一个家庭的情况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里有一些对于使用不同方式联系的建议:
1.使用微信或其他文字联系的方式时:
1)用家长熟悉且能够读懂的语言接受信息。如果有些家长不能够阅读(比如爷爷奶奶),考虑发送语音信息。
2)尽量使得信息精简,太长的信息会阻碍阅读。
2.使用电话联系的方式时:
1)让积极的通话多于消极的通话次数,即使您打电话的目的是分享您的担忧,也要有对孩子积极方面的陈述。再次重申三个“不要”中的第一点,尝试去避免只有在孩子有问题时才第一次联系家长。
2)邀请家长去分享他们的担忧。
3)在分享前得到他们的许可,让给予他们时间去回应您说的话,并且讨论决定解决方案。
4)尝试使用积极的倾听策略,如重述家长对您的话里的回应里您认为重要的信息,并确认您听到的信息是准确的。
三、家长会或面对面交谈时注意:
1)和打电话一样,要去平衡积极和消极信息的比例。
2)列出关于这个孩子积极的事情要多于问题表现,多发掘孩子的成长资源。
3)如果可以,预留充足的时间与家长谈话或安排好后续谈话的时间。
四、建设性的谈话
当然,一个建设性的谈话并不简单,以下还有一些建议也许可以对您和家长谈话有所帮助:
1.表达同理心
在家长愿意听您描述您所观察到的孩子的问题后,邀请家长去分享他们在家里观察到的孩子的行为,以及他们在过去采取了哪些措施去解决他们观察到的问题。使用开放式的问题(即区别于封闭式问题——是不是,对不对)和反馈式倾听(用您自己的话去重述他们所说的),去表达您能够理解家长的困境和担忧。
2.帮助家长看到孩子现在实际状况和未来理想状况间的差异。您可能需要去帮助他们看到维持现状和作出改变的结果分别是什么。
3.避免争吵
您不是去为了去证明一个观点或者证明您说的是对的。而是要去帮助家长/监护人去理解您的担忧,看到问题改变的正反面(如:改变的结果和不改变的结果)。
4.承认家长和学生到目前为止作出的积极尝试。您的乐观可以减少家长可能感到的不适。
5.表达尊敬
作为一个富有同理心和有见识的老师的同时也要尊重家庭的选择和家长的自身的判断和能力。
6.了解和尊重文化差异
对于在不同文化背景等家庭(如少数族群),尊重不同文化下的个人空间距离、眼神接触的习惯。
7.接受阻力而不是因为阻力而去迎合家长
五、一次完整的交流过程(仅供参考)
1)与家长握手欢迎他们的到来
2)面对面坐着
3)制定好讨论的时间范围和讨论问题前的铺垫
4)温和、平静、自信地交流
5)强调积极的方面,并温柔提及消极方面。确认、强调和赞扬学生和家长的积极方面。
6)欢迎讨论中建设的批评和意见
7)记住您和家长是同盟
8)关注问题本身,而非人身攻击或随意贴标签
9)分享客观记录(如成绩、出勤率),如果您有关于您所提及的问题的客观数据和记录,也和家长分享
10)讨论问题解决的计划,而不是一直停留在问题本身,提出您的建议和家长共同协商。
11)提供问题解决的途径、可利用的资源,和更多您认为重要的科学的家长需要的信息。
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和家长如何沟通?
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和家长在沟通的过程当中明显会感觉到他的焦虑与不安。
所以这个时候作为家长一定要注意,我们一定要像和朋友一样和孩子们轻松的沟通交流,有效的缓解他们的压力和不安的情绪,这样才可以让让他们更健康快乐的成长,所以我们作为家长也要学习更多正确的教育方法,向老师多请教很有必要。
1.要耐心谦虚向老师请教
向老师请教问题,学习知识一定要态度认真谦虚,要仔仔细细的掌握每一个知识点,把老师所说的内容记录下来,这样才会更好的掌握知识。
2.请教一定要认真去聆听
老师在讲知识内容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认真聆听,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认真听清楚内容的知识要点,才可以认真的理解和掌握知识,对于知识的运用也会很有好处的。
3.要注重礼貌的沟通形式
和老师沟通交流,学习知识一定要有礼貌,要面带笑容,谦虚的向老师请教和提问,老师才会感受到我们认真努力学习的态度,对于知识的讲解也会更认真细致,这样我们对知识的掌握才会更好。
4.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学会提问
对于自己不懂的问题,一定要清晰地向老师提问,这样老师才能更好的向我们详细讲解和分析相关的知识内容,因而我们才会更好的掌握相关的知识和要点。所以向老师学习请教,不仅要注重谦虚有礼,还要学会认真倾听,这样才会让我们掌握知识,还会灵活的运用知识,达到更好学习的效果。
怎样与学生家长沟通
河北省衡水市第六中学(053000) 郭素贤
现在的中学生这一代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比较,他们在性格上更多表现的个人情绪比较强,自制力、坚持性比较低。为了使得教育工作顺利开展,教育目标顺利得以实现。仅靠学校或仅靠家庭都是不够的:教师观察不到孩子在家的情况,家长也很难看到孩子在校的表现,需要的是两者之间的共同努力与配合,教育才会有针对性和连贯性。所以,现代的学校教育需要家长们的积极参与。这有助于加深对孩子的认识和了解;有助于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和发展;有助于指导,引导孩子解决问题;也有助于更好的处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家长沟通,教师需要学会一些与家长沟通的技巧,这样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很重要。
1 尊重是与家长沟通的前提
尊重家长是做好沟通的前提,不能一见面就对家长指责学生的错误,把学生家长当学生来教育。这样会使沟通无法顺利进行。教育是理性的行为,与家长的沟通更需要互相尊重。尽管在教师与家长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他们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特别是要尊重所谓“差生”和“不听话”孩子家长的人格。应该把家长放在对等的位置和家长沟通,而不要拿对自己的学生说话的语气居高临下的和家长交流。否则,很容易造成家长对老师的抵触和不认同,就不能很好的和家长进行沟通。也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不好的影响。要明白,和家长沟通的目的是探讨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而不是把学生家长当做出气筒。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还要客观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使得家长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对孩子的教育形成一个互动的局面,才能增进教师对一个学生的全面的了解。这种“互补性沟通”会更好的帮助出现问题的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小”问题。2 “家访”是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手段
家访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学校与家庭紧密结合的有效形式,通过家访,可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也可以让家长及时了解子女在校的表现,教师也可以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与在校是否一致。总之,家访在教育工作中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随着手机、电脑及通讯器材的普及,现在的教师很多都采用电话、邮件等方式和家长沟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然而,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家庭,每个家庭都各不相同。很多时候学生的问题是由家庭的因素造成的。相对来说,传统家访能让教师清楚地了解家长对孩子的一些想法,以及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进一步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行为习惯、内心情感等,有利于教师开展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教育。另一方面,传统家访能让教师和家长面对面地交流,这种情感的交流会让家长感觉到教师不再高高在上,而是一个普通朋友,缩短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使家长更乐意和教师配合,更好地关注孩子成长。所以我们家访的时候应该注意新旧方式的结合,使沟通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在家访时要讲点艺术性,家访不是告学生的状,反映情况要讲究点策略,语气要婉转、和气,从成绩入手,以表扬为主,进行疏导,使家长乐于接受,愿与我们配合,共同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
3 真诚是与家长沟通的催化剂
每个家长的文化层次和素质修养都不尽相同。对教育工作的认识也不一样。有的家长认为,我把孩子送到学校,我的孩子在学校出了问题,就是学校的责任。这时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要让家长理解学校,理解老师。最好的事实是学生对你的喜欢、对你的爱,用学生对你的肯定开启家长的心扉,让学生架起你和家长沟通的桥梁,家长自然会被软化,给你多一些理解,家长会认同我们的教育措施,使你的教育教学工作少一些阻力。由于学生家长与教师的接触不多,与教师沟通交流时,不容易做到畅所欲言。我们应该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这个家庭的朋友,与家长说话就变得容易多了。为了让家长知道你对他的孩子特别重视,事前要充分了解学生,包括学习成绩、性格特点、优点和缺点、家庭基本情况以及你为这个孩子做了哪些工作等,最好拟一个简单的提纲。这样在与家长交流时,就能让他产生老师对他的孩子特别重视的感觉以及老师工作细致、认真负责的好印象。这样从情感上就更容易沟通。让家长表达他的意见很重要,谦虚诚恳,专心倾听,会让家长感到自己很受重视。即使是一个牢骚满腹、怨气冲天,甚至最不容易对付的家长,如果我们真诚以待,常会被“软化”得通情达理。要认真耐心地听家长倾诉,同时要表现出对家长心情的理解,坦诚地与家长交流,这样可以对学生情况有更全面的了解。
确实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与家长沟通时的方式无处不在,涉及的内容更是方方面面,但一定要注意向家长“多报喜,巧报忧”,更要把教师自己对学生的那份浓浓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充分地流露给家长,让家长深切的感受到教师是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他的孩子。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那么我们工作一定能够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也一定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互相配合,和谐施教,共育新人的目的。
学生如何跟家长进行沟通
我没从网上摘抄,手写的一些自己的亲身感受,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1,我觉得家长的文化程度是限制与学生沟通的最大障碍,所以在通的时候要摆正心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最主要的心理上的互相理解。就某些达不成共识的问题可以采取避实击虚的方法。
2,家长们的社会经验是在校生永远比不了,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往往是站在一个社会人的角度去考虑,如果楼主你还是学生的话,我想劝你,有时候家长说的话我听不懂,不明白为什么或者是咱们有自己的理解,但是,相信我家长的生活经验要比你多得多。静下心来听听他道理们,自己在思考一下,其实真的很有道理,因为家长是永远爱自己的孩子的,这种爱是无私的。
具体来说,如果你有些话想跟家长说但是又不好意思开口,不妨试试给他们写一封信放在床头,并告诉他们要给你回信。我试过真的是很有效的交流方式。
最后祝你能顺利解决自己的问题。
怎么和家长沟通学生心理问题

尊重孩子平等对待
父母应避免对孩子的行为过多的不必要的限制,让孩子感受到被了解、被接纳、被理解。不要用高压手段或恐吓威胁。逆反心理的发命台生,正是出于孩子对父母的不满或愤怒。压服和威胁虽然一时可以使逆反心理和反抗行为减少,但却增加了易搜情感孩子的内心的愤怒,助长了潜在的矛盾。对孩子先说是人际关系大师戴尔卡耐基在剖析人性弱点时指出:人的思维有惯性,当你的思维朝某一方向倾斜时,就倾向于一直延续下去。我们如果牢记这一原理并巧妙地加以利用,就可能有助于亲子之间的沟通。具体来说,和孩子谈话或讨论问题时,不要一开始就批评孩子,或反驳孩子的意见,那样会将双方的观点对立起来,接下来你说什么孩子都可能说不。相反,尝试先谈论一些你可以和孩子达成共识的话题,营造和谐愉快的谈号度话氛围,让孩子在温和的情绪中好变绝空三望架除演概食,从心理上接受父母。一市朝值庆致环展两木热赶旦从心理上接受了父母,对父母的观点就会认同和接受,在此基础上再逐渐过渡到双方可能存在分歧的话题错演。此时,由于前边的谈话氛围和心理定势做基础,孩子对于父语南切降氢给母有分歧的问题反应就不可能太强烈,双方的沟通就容易进行下去。让孩子感觉他是大人
有些父母习惯于在谈话开始便提出叫边端散征它让批评或不同意见,认为这样可以显示出自己挥希方红说限台土毫准的重要或权威。事实上,这是许多家庭亲子沟通陷入僵局的一个常见原因。要学医面互料析此吃讲能胶友会和孩子交朋友,放下父母的架子,坦开自己的胸怀,尊重孩子的观点,和孩子平等地交谈。给孩子营造一种他已是大人的气氛,让他享受大人的部分虽育婷去农计领判质权利,同时引导他自丝技注卫卫觉地履行大人的义务。如果做到这些,他与父母的共同语言就多了,父母与各宜孩子的交流和沟通自然就更容易了。时间一长,孩子就会什么都告诉你的,父母和孩子就会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了。
班主任如何和心理问题的伯住想接马影学生家长沟通
1,坦诚。
这是家校沟通前提条件。脚娘形坦诚相见,真诚沟通。其实老师丰常九重接执居块克料和家长的目标都是一致的,都底混评亲认又节校是为了孩子的未来,如果家长都能明白这个道理,那么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将会很顺畅。
2,不步步后退,不咄咄逼人。
在现实生活中,老师与家长之间沟通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老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当中,要把握好度,不能像对学生一样对待家长,要有同理心,理解家长的难处,获得家长的认可和支持。
通常老师和家长这两个角色当中,老师还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占有一定的“优势”。但老师不可将这个“优势”放大,不能像训斥学生一样训数故硫把却万基远木仅斥家长。我的观点是,对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问题,白计血她图蛋着可以坐下来跟家长沟通。
当然对有些甩锅的家长,总是抱怨老师的家长,或者自己放弃孩子的家长,语气严厉些,也未尝不可,因为你要表明老师的态度,这就是不要步步退让,让家长觉得你软弱可甲发西必做引欺。
但每个家庭都有每个家庭的难概供专专源宪紧斤席处,有些父母文化程度不高,职杆有些父母还在为生计劳碌奔波,都可能没办法顾及率头自己的孩子,这个时候老师要多一些理解,不可咄咄逼人。
同时,理解也是相互的。
连续当班主任二十年,班主任跟家长沟通时要注意什么?
家校合力助力孩子成长
3,利用好家长型长城立攻会。
现在我们的家长会大都开成了学习情况汇报会,表扬会,批评会,一部分家长因为孩子成绩优异而春风得意,一部分家长因为孩子表现太差而不敢抬头见人。家长会当然汇报学生的学习状况,但是更杀第盾染林越儿间重频沉应当成一个家长和老师之间沟通交流的的大会。
每次开家长会前,我都习惯说这么一段话:感谢家长这个学期以来对我工作的支持和理解,我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也请大家指出来,并请大家谅解。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让你们的孩子,我的学生变得更好,所以让我们齐心协力,继续努力。
此类的话我觉得很重要。的确,一个班集体的好坏,跟家长的表现是密不可分的,很多家长一直在为班级默默做贡献,一直在默默支持老师的工作,如果老师认为这理所当然,那就缺乏情商了,每一次大型活动之后,对家长表示感谢,寥寥数语,却可温暖家长的心,这对以后的家校沟通是很有好处的。
家长会不必那么沉重。老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孩子的状况,了解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状况。可采取家长分组讨论的方式,或者请优秀孩子的家长分享家庭教育的心得,或者让有困惑的家长说出自己心中的困惑,让老师和其他家长一起想办法,都是距帮根使争号任造明散很好的家校沟通和对教育教育进行指导的途径。
连续当班主任二十年,班主任跟家长沟通时置代架裂概剂要注意什么?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3,知已知彼。
班主任心中要有一本账,对每个学生家庭状况要有所了解,比如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生活很困难的家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家庭,家长因为各种原因放弃孩子的家庭,这些家庭都是班主老师重点帮扶和沟通的对象。
近些年来,这样呢育宣消的家庭越来越多。尤其是最近疫情期间,由于上了三个多月的网课,孩子每天跟家长在家里面争吵甚至发生激烈矛映米亚服盾,亲子关系急剧恶化。部分学生沉迷于手机游戏,家长又管不了。现在存在心理问题的孩子越来越多,家长从开始没有管,到后来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管理,往往容易使孩子走向另一个极端,令人非常担心。
而班主任在教育的过程当中,也往往如履薄冰。这个时候,家校沟通就尤为重要。有轻度心理问题迫危该讨技风的学生,只要家长和老师沟通顺畅,互相协作,步调一致,还是很容易把孩子扭转过来的。但对于心理问题较为严握延控布重的学生,就需要学校心理老师,甚至心理医生出面进行心理疏导,对家长进行更专业的指导。这个时候,班主老师除了跟家长进行沟通以外,还要及时跟学校沟通,跟心理老师沟通,并做好沟通记录。
标签:#易搜情感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