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克服恐惧心理绘本

admin 1 0
绘本推荐《我以前会害怕》——帮助孩子直面恐惧
孩子在小的时候对很多事情都会害怕,地上的爬虫,黑暗,大声叫的动物,这些对于大人来说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但是在孩子心中却是翻不过去的高山。有的家长在孩子害怕的时候,会低声劝慰“这没什么好怕”,却不起什么作用,因为这种站在大人角度上的“安慰”,并没有和孩子共情;甚至有的家长会嘲笑宝宝“胆子小,连影子都害怕”,这些都是不太合适的做法。

如果,在你的孩子害怕时,您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不妨和孩子一起阅读这个绘本,学学作者如引导孩子面对恐惧。

故事简介:

这个绘本讲述的是一个小女孩曾有许多害怕的事情,比如,她害怕蜘蛛,后来她发现蜘蛛的网很美;她害怕黑暗,她后来发现只有在黑暗中才能看见星星;她原来害怕一个人,后来她开始学会独处;她原来怕哥哥,后来也可以和哥哥开玩笑。

推荐理由

说几点这个绘本十分出彩的部分。


1、让我们先从绘本的封面开始

绘本的封面和封底,展开来正好是一副完整的画。绘本有两个封面,最外面的封面小孩的表情很害怕,兔子的耳朵也是耸拉着的,里面的封面女孩的表情不再害怕,而是惊奇夸张的看向一侧,小兔子的耳朵也立起来了,这样的表现方式为后面故事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铺垫,“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小女孩不再害怕了呢?”

外封面

内封面


2、接着,我们翻开绘本

正式进入故事主题。绘本一共七个小故事,除了第六个同伴关系外,每个小故事占四页,前面两页讲我害怕什么,接着两页讲我现在不怕了。这样固定的分页,加上文字都是固定的句式,“我以前害怕XX,但我现在不怕了”,让整个绘本读起来十分有节奏感,像唱歌一样,两个拍子一个故事,符合孩子的阅读习惯,翻阅起来十分有趣。

故事的最后一个小节,小女孩原来害怕自己的哥哥,这个时候并没有像前面的环节一样,写出“但我现在不怕了”,而是写“现在,我还是怕他”。这个也告诉小朋友,有时候恐惧就是这样,不管做多少努力,还是不能够完全被克服。但是绘本中的小女孩虽然害怕,也学会了同哥哥一样开玩笑恶作剧,和她的“恐惧”友好相处。


3、再看绘本构图

整个绘本的构图上结合丙烯画和剪贴画,在背景上用了丙烯颜料凸显了厚重感,在人物设计上用剪贴画的形式展现人物自然性。洞洞的设计很巧妙,尤其在影子这一节里,墙壁上弯曲的影子,翻页过来却是心型的另一半,十分有创意。

像怪物一样的影子

翻页过来的洞洞设计图案刚好组成了心型

这个绘本中,主要的内容都在画里,为什么害怕,又为什么不怕了,都在明暗变换的图画中。整个图画的色调,也从最开始的暗色调,逐步过渡到暖色调,


4、现在,我们回到绘本的创作构思上来 。

作者在选取孩子们害怕的故事时,将最普遍性的事物挑出来,蜘蛛、影子、黑暗,尤其后来的同伴关系的选取,非常贴合孩子的心理。很多家长意识不到孩子进入同伴时期后,被孤立会让孩子十分害怕和焦虑。而同伴关系的好坏,也是评价一个孩子在进入同伴时期后,心理状况是否健康的主要指标。

用风筝和球烘托小女孩的孤独

作者在讲述故事时,并没有直接的鼓励小读者们说遇到恐惧的事情不要害怕,要战胜自己的胆小之类的,而是另辟蹊径,告诉小读者碰到恐惧的事情可以换个角度看待它。虫子还是虫子,却会织美丽的网,黑暗还是那么的可怕,却可以在黑暗中玩影子,可以在黑暗中看见天上的星星。如果难以正面迎战,那么改变对事物的认知,迂回的解决问题,不也是一种人生智慧吗?这种表面文章下隐含的思维方式,更是需要从小教会孩子的!

一个人也可以享受快乐

我们如何帮助孩子面对恐惧?


1、用有趣的游戏引领孩子直面恐惧

这本书在第一次看的时候,就有种暗藏玄机的感觉,翻开的每一页,都像又挖掘了一个奥秘。如果你的孩子也怕黑,那么不妨试试绘本中的方法,和孩子在黑暗的屋子里玩手影游戏。或者就是陪孩子好好翻翻这个绘本,共同讨论下,为什么小女孩不再害怕了。引导孩子自己发现,原来换个角度看待恐惧,那些害怕的事情可能就会会变成让人愉悦的事情。


2、用生动的形象代替抽象的说教

有时候,一个图片的力量要远远大于给孩子讲道理说教,图片展示的细节和形象,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共鸣,尤其对于学龄前儿童。因为学龄前儿童还没有逻辑思维能力,他们理解的世界的方式是直观的、形象的。

家长们常常有这样的体验:讲了一堆道理,孩子也听话的点头表示听懂了,但实际上孩子并没有真正领会我们要传递的意思,说过之后该怎么还怎样。这并不是孩子故意和你作对,是因为孩子的小脑袋还不能像大人一样考虑问题。这时候,你反复告诉他,不要害怕,虫虫不咬人的,可是对于虫子的恐惧就横在他的心里,他自己也没办法控制这件事。

这时候不妨带他去户外,或者带他翻翻介绍小动物昆虫的绘本,这样具体的形象要比抽象的语言好接受的多。


3、尊重孩子的每一点成长

如果孩子就是害怕某一件事物,反复努力也无法消除心中的恐惧,那么作为家长一定不要奚落他和嘲笑他。反而要鼓励他,接受害怕的事物。就像绘本里小女孩始终害怕哥哥的恶作剧,这时候我们要教会孩子和恐惧和平相处,学着和害怕的事物“开玩笑”。
儿子3岁多了,特别怕黑,有没有帮助他克服恐惧的绘本?

我家大宝前段时间也是非常怕黑,房间不开灯不敢进,晚上睡觉要人陪并且要开灯。针对他这种情况,我选择一些关于怕黑的绘本跟他阅读,经过一段时间的共读之后,现在他晚上不用开灯睡觉。我把书单分享给你:

1.《怕黑》——贝贝熊系列

由于大宝非常喜欢贝贝熊系列中的小熊哥哥和小熊妹妹,阅读这本绘本虽然不能立刻改变大宝怕黑的心理,但大宝明白黑暗并不是那么可怕。而且他知道爸爸妈妈的爱可以帮助他消除恐惧。

2.《吃掉黑暗的怪兽》

球球不喜欢黑漆漆的床底,觉得会有怪兽,结果真的有一个专吃黑暗的怪兽。这个怪兽吃光地球上所有的黑暗,世界变得明亮无比。最后球球在哭,怪兽听到后,马上跑回球球的房间,抱住球球睡着了,睡觉过程中怪兽吐出所有的黑暗。

大宝看到之后,明白一定要有黑暗我们才能休息。

3.《讨厌黑夜的席奶奶》

席奶奶讨厌黑暗,千方百计要赶走黑暗,用扫帚扫、用麻布袋装、用大锅来煮、用藤蔓来捆、用剪刀剪、丢给猎狗吃、沉到屋后的井里、还用黑夜吐唾液,一整夜都折磨。结果黑夜还是黑夜,一点也没有改变。

大宝一边看一边笑,笑席奶奶为什么这么笨。黑夜根本不用赶,等到太阳出来时,黑夜就会不见啦。我就有机会马上跟他说,这个是每个人不可改变的客观规律,你都要勇敢面对这些。

其实孩子怕黑是他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还非常懵懂,不能充分理解周围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作为父母,我们要多陪伴他,抱抱他亲亲他,他慢慢不会那么恐惧黑暗!


如何让孩子克服恐惧,“消除恐惧”主题绘本推荐
在对幼儿的恐惧进行分类和诊断时,必须考虑他们所处的发育阶段和行为的严重性。某些恐惧在特定的年龄或发育阶段被认为是正常的,但同样的恐惧出现在一个不同的年龄段,就可能被认定为不正常。比如,分离性焦虑出现在幼儿身上是预期之中的,但若出现在学龄儿童身上就是不正常现象。因此,父母需要密切观察幼儿,如果预期中的恐惧过于严重,以至影响幼儿的适应或发育,则这种恐惧是异常的  害怕或恐惧是有限度的,当对外在,无危险的物体或环境产生极端,持久及适应不良的恐惧时,就成为了恐惧症。幼儿一般在有极端不愉快的经历或创伤之后,才会产生对特定物体或环境的恐惧,如在医院打针的疼痛经验、被狗追咬及意外事故等。除非创伤极为严重或不断被强化,否则这些恐惧会自行消失,不会变为恐怖症。
怎样才能克服恐惧心理?
通过提高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扩大认知视野,判定恐惧源。认识客观世界的某些规律,认识人自身的需要和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确立正确的目标判断,提高预见力,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变故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就会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培养乐观的人生情趣和坚强的意志,通过学习英雄人物的事迹,用英雄人物勇敢顽强的精神激励自己的勇气。在平时的训练和生活中有意识地在艰苦的环境下磨炼自己,培养勇敢顽强的作风。这样,即使真正陷入危险情境,也不会一时就变得惊慌失措,而是沉着冷静,机智应付。
平时积极参加加强心理训练,提高各项心理素质。比如:进行模拟训练危险情境,设置各种可能遇到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形成对危险情境的预期心理准备状态,就能够有效地战胜紧张和不安等不良情绪,提高心理适应和平衡性,增强信心和勇气,以无畏的精神克服恐惧心理。

如何让孩子克服恐惧,“消除恐惧”主题绘本推荐
在对幼儿的恐惧进行分类和诊断时,必须考虑他们所处的发育阶段和行为的严重性。某些恐惧在特定的年龄或发育阶段被认为是正常的,但同样的恐惧出现易搜情感在一个不同的年龄段,就可能被认定为不正常。比如,分离性焦虑出现在幼儿身上是预期之中胞并阿的,但若出现在学龄儿童身上就是不正常现象。因此,父母需要密切观察幼儿,如果预期中的恐惧过于严重,以至影响幼儿的适应或发育,则这种恐惧是异常的  害怕或恐惧是有限度的,当对映广入答占块因克女短影外在,无危险的物体或环境产生极端,持久及适应不显杆尼统物千报奏良的恐惧时,就成为了恐惧症。幼儿一般在有极端不愉快的经历或创伤之后,才会产生对特定物体或环境的恐惧,如在医院打针的疼痛经验、被狗追咬及意外事故等。除非创伤极为严重或不断被强化,否则这些恐惧会自行消失,不会变为恐怖症。

绘本《我的床思立棉着句正些下有鬼吗?》读后感+帮助孩子克服恐惧
好棒的一本书,可以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并坚信世界上没略火互站差远市有鬼~~

标签:#易搜情感网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