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关注幼儿心理健康

admin 1 0
如何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如何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如何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1

  不要忽视孩子的心理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家长们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有一种重知识、重文化、轻心理的倾向。人们往往对儿童心理健康重视不够,尤其是忽略了要幼儿童的心理教育。

  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心理处康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心理健康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成正比的。面对21世纪的知识社会,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仅依靠下死功夫,死记硬背想得到好成绩己经越来越难了。现在己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孩子心理水平的提高可以改善学习成绩。只有具有积极吐康的心理条件,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人的钾力和非智力因素,反之则会起到阻碍作用。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特尔曼教授和他的学生柯克斯博士曾对1450-1850年共400年间出现的301位伟大人物进行研究,发现他们在青少年时代都具有坚强自主,不怕困难,更往直前的性格特征,这也说明他们都是在年轻时就具有积极健康的心理条件。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对北京市500多个班,2万多名中学生进行心理侧试,侧试结果令人感到震惊:当今中学生中几乎每3人中就有,人存在各式各样的心理问越,测试结果同时还表明: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越好的学生,其学习成绩也更加优秀。

  目前孩子们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学习压力感、心理不平街性和恐怖症状,其中,强迫症状表现为敏感多疑、过分克制、思虑过多、优柔寡断、注重细节,做事要求十全十关:造成这种症状的原因和对孩子要求过于完美有一定的关系,例如孩子有一点儿做得不好就受到大人的指贵或惩罚,造成孩子生怕出错,刻板的心理:偏执则是指自以为是,多疑而不信任别人,敌对则表现为和同伴相处时易动怒、爱发脾气、对同伴不友好;人际关系敏感指的是总觉得别人不信任自己,跟异性在一起不自在那;焦虑症则表现为易紧张、烦恼、热虑,忧郁指的是情绪低沉,感觉生活没意思,心理不平衡性指的是别人超过自己就不痛快,学习压力感指的是由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恐怖症状表现为性格怯懦,胆小害怕,内心总有不安全感。

  家长不应该只关心孩子的身体成长和智力发展,也应当注重孩子的人格发展,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科学研究己经证明,婴幼儿时期的教育对人的一生都有深刻的影响,成年人的很多行为表现都可以看到他儿时的影子,18岁出现的心理问题,形成的年龄可能是在3岁,所以,大人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几条建议:

  
1、情感投资———让孩子天天快乐

  轻松愉快的情绪能使孩子顺利地进行各种活动,父母应使孩子经常处于一种兴高采烈的状态。

  幼儿情绪的发展具有易受感染性的特点,为使孩子拥有良好的情绪体验,父母要做到:

  为孩子树立模仿的榜样,时时处处以自己乐观向上的情绪去感染孩子。

  父母之间要建立和谐、默契的关系,以便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脸是父母之间关系的晴雨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要对孩子进行情感投资。美国精神病专家坎贝尔提出,要使孩子心理健康,父母要作“精神投资”。深情地注视孩子,和孩子进行温馨的身体接触,一心一意地关心孩子。

  
2、以礼相待———让孩子感到父母可亲可敬

  家庭内部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是孩子心理健康的“维生素”。调查表明,民主协商型父母与独断专制型父母相比,前者培养出来的孩子更通情达理,受同伴欢迎,能与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为了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要做的是:

  尊重孩子,认识到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情感和需要。放下做家长的架子,蹲下身来与孩子讲话,以减少“威严感”,使孩子觉得父母和自己是平等的。

  父母要礼待孩子,对孩子讲文明礼貌,不打骂孩子。无论孩子做了什么好事或有什么成绩,父母都要表示祝贺,绝不吝啬赞赏。

  当父母意识到自己对孩子可能讲错了话、做错了事之后,要勇于向孩子承认错误并及时道歉,这不但不会降低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反而会使孩子感到父母更加可亲可敬。

  
3、循循善诱———让孩子认识自我

  孩子是否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估价自己的能力,是其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象,发展孩子的自尊心,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识水平,父母应使孩子认识到世界上只有一个“我”。“我”是独特的,“我”有许多优点,当然也有一些缺点,不过,经过努力,“我”能改正自己的缺点,做个好孩子。

  为此,父母可采用各种形式来进行:鼓励孩子在镜子前照一照,看看自己的五官长得怎么样、身材如何;启发孩子通过不同的手段,绘出自己的形象,比如躺在地上,请父母帮忙描出身体的轮廓,然后自己进行剪贴,也可自己画自画像;引导孩子对自己的照片、作品进行分类、整理,按日期前后进行排列,或按照内容进行编排,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成长档案;把各种折纸作品收集起来装订成册,使孩子能经常翻阅、观赏,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骄傲和自豪。

  此外,塑造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也十分重要。幼年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孩子性格特征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各个方面的发展水平和未来的工作和生活。

  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时候,父母要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使孩子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培养孩子克制力的时候,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制订规章制度,鼓励孩子做家庭的“稽查队长”,带头遵守家规家法。

  如何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2

  1.注重灵魂的健康成长。

  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从小培养。心理健康在国外的家庭教育中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但在中国几乎是一个盲点。中国的应试教育体制让学习成为了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孩子的精神成长却被忽视了。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好好学习,身体健康就够了,却不知道是巨大的学习压力压垮了正在成长的孩子。很多孩子,包括尖子生,都害怕考试,尤其是害怕排名。目前的成就很难预测孩子的未来。我们不能拒绝去了解他们的世界,但要学会和孩子沟通,学会如何给他们的心灵减压,为孩子创造一个轻松的成长环境。应该值得家长关注!

  2.给孩子的心脏补充营养。

  孩子的大脑和他们的身体一样,需要营养的摄入。给孩子一种肯定,它是孩子精神成长的“蛋白质”。

  我们要看到孩子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给予表扬和认可,不要拿孩子的缺点和其他孩子的优点做比较。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特点。让孩子在肯定中成长,是孩子强大的心理支撑!

  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是孩子心灵成长的必备“水”。给孩子一个物理意义和心灵意义上的空间,有利于他们自由思考,这无疑给了他们一双美丽的“翅膀”。这种自由包括时间自由、零花钱自由、阅读自由和兴趣自由,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和理财观念。把兴趣还给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你的孩子很容易有成就感。否则,你很容易帮孩子决定他们不喜欢什么,然后你的孩子不仅会做得很好,还会感到沮丧!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阅读,让孩子在阅读的“海洋”中畅游,可以开阔视野,激发求知欲!没有阅读,孩子的精神世界只会杂草丛生,荒芜一片。这也是一种心灵的熏陶。

  给孩子一种宽容是孩子精神成长不可或缺的“氧气”,有利于培养孩子对生活的理解和人生态度。我们都是真实的人,不能为了完美和上帝比较,太遥远,不现实。我们应该允许孩子不完美,允许他们犯错,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认清孩子的梦想,这是孩子心灵成长的必要“阳光”。不要忽视孩子的梦想,这是孩子飞翔的方向。没有梦想的孩子就像一只不会飞的鸟。他不会看到外面的天空和外面的山!

  3.让孩子学会应对挫折。

  教孩子学会心理自救,知道最成功的人背后都要经历无数次的失败,让他们勇敢地面对挫折,以积极的心态调整自己,不要得意忘形。让孩子在不伤害他人和自己的情况下,适当地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永远不要让孩子们在眼泪中过夜。给他们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对培养他们的挫折能力非常重要。坚强的性格可以激发孩子崇高的责任感,这是在苦难和挫折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孩子有力量应对挫折,才能支撑起自己的天空。

  4.让孩子有能力享受精神上的快乐。

  在快乐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心态很好,快乐需要自己去创造。培养孩子发现、享受、传播快乐的能力,对孩子心智的健康发展非常有益!

  如何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3

  1.不过分关心孩子。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2.不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3.不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

  4.不对孩子喜怒无常。 家长与孩子相处时,要保持情绪上的克制。千万不要高兴时孩子要星星要月亮也答应,可等到生气时马上就对孩子乱喊一通,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5.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6.不要在孩子的同龄人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从而导致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


在活动时如何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
第一、用爱心呵护幼儿心理健康。
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要的环境因素。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一定要有一颗热爱孩子的心,用亲切、平和、尊重幼儿的态度对待任何一位幼儿,我认为这一点相当重要。由于幼儿心理、思想发展还不够完善,当教师板着脸用尖刻的语言、声调对他们说话时,他们会受到惊吓、感到害怕,心灵就会有创伤。我们应该用微笑和亲切的言语与幼儿交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意见与想法是被人赞同的,并感受到自己在生活中的存在。在孩子获得成功的时候,能及时给予赞扬,说一句:“你真的很不错”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能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说一句:“我相信你能行!”在孩子心中注满爱,让孩子心中充满爱,从而做一个心中有爱的人。
第二、造良好的环境,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
愉快的心情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幼儿园一日教育活动过程中,我们要为幼儿营造一个温暖、安全、信任、互助的情感氛围,为幼儿建立和谐健康的心理环境,做到“师幼如亲人,同伴如朋友”,这样,才能顺利开展每一项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幼儿的一日活动都是在游戏中开展的,在游戏的过程中,加入心理教育就能将游戏活动发挥到最佳状态,很好地达到教育目标。例如,在幼儿园将环境布置得多姿多彩、别具一格,使幼儿一进园就有愉快的心情。走廊上布满幼儿自己制作的画,墙壁上描绘着各种小动物,哈哈镜的神奇变化和早上愉快的音乐等。让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亲身感染快乐,保持快乐的情绪,开始一天快乐的生活。同时,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活动时,要注意培养幼儿愉快的心情和对活动的兴趣,让幼儿接受愉快的情绪体验,鼓励幼儿多与同伴、师长交往、交流,懂得尊重、合作、帮助、宽容等良好的交往品质。在交往中培养幼儿对爱的感受能力,以及和同伴一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增强合作意识,促进幼儿社会化情感的发展。
如何关注幼儿身心健康
当今世界上,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各阶层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人应该时刻注意观察幼儿的心理发展问题,而不仅仅只局限于幼儿的衣食方面。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我国社会正处于急剧变化之中,家庭结构、养育方式的改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紧张因素,这导致儿童的心理问题较以前明显增多。据全国22个城市的调查发现: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另据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对上海市3000名4—6岁的幼儿心理的调查:8.8%的幼儿有不良行为,11%的幼儿情绪抑郁、自卑,8.5%的幼儿忧虑、紧张。因此,我国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不容乐观。
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健全状态受多种交叉、渗透、影响的因素制约。这些因素可以笼统分为环境、生物学、保健措施的易得性以及生活方式这4种类型。我们应从这4个方面的心理加以教育渗透。
二、明确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都能保持一种持续的、积极的、良好的心理效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能作良好的适应,生命具有活力,能充分发其身心潜能。这是心理健康的普遍意义,对于幼儿来说,心理是否健康可参考以下标准:1)乐于学习,发展智力;2)适应生活,学习自理;3)悦纳自我,具有自信;4)乐于交往融入群体;5)调节情绪,初学自控。
当然,世界上没有一个事物是绝对永恒不变的,成人在具体判断幼儿心理是否健康时,不但要从以上五个标准出发,还要考虑幼儿心理和行为表现的经常性和一贯性,因人、因事、因时作具体分析。
三、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据和根本教育方法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早期的心理健全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具有积累性,幼儿在这一时期已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心理倾向,使得我们在这一阶段通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道德行为等成为可能。我认为应该对幼儿实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做好幼儿健康心态的表率
儿童最初是在家庭中接受早期教育的,也就是说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思想行为、意识习惯、情感态度等对幼儿个性的导向作用是十分明显的,曾经有人这样形容,如果幼儿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会指责;如果幼儿生活在敌意的环境中,他就会打架;如果幼儿生活在鼓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信。“孩子可以说是父母的镜子,怎样的父母就在孩子身上反映出来。”(陈鹤琴)这句话也反映出同样的道理。所以,父母应精心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以身作则,尤其在面对困难挫折时更是要保持一份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作好孩子心理健康的表率。
五、及时增加幼儿心理成长所必须的“营养素”
本质上说,幼儿最需要的心理营养素是爱,准确来说,是父母和亲人所给予的爱。爱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如温暖、关怀、宽容、安慰、鼓励、奖赏、赞扬、支持、信任等等。一个孩子如果长期得不到或者很少父母和亲人的爱,长期处于孤单、寂寞、失望的境地,不但不能健康成长,而且还会造成心理变态,人格不健全,,人格扭曲等诸多不良现象。,严重的还会导致犯罪行为的产生。
自信是一种对幼儿来说终生有用的极为重要的营养素,它是通往成功迈向胜利彼岸的良好工具之一,自信能使人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就是要支持幼儿去做他喜欢做的事(坏事除外),让孩子在做事中培养兴趣,并从成功中体验出自己的力量、能力,从而不断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希望是一种重要的必不可少的营养素。对未来充满希望、会是人奋斗不息,不甘失败。让幼儿充满希望,关键是环境的潜移默化,家长在幼儿面前始终要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险阻,都要抱乐观的态度,长期以往,孩子将会是充满希望踌躇满志。
宣泄和疏导都是维护幼儿心理平衡的有效办法。心理负担若长期得不到宣泄和疏导。则会加重心理矛盾,进而成为心理障碍。因此家长要留心关注幼儿,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则及时对幼儿加以指导改正。
六、幼儿
教师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尽力为维护和增进幼儿心理健康作出应有努力。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在幼儿园中,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最根本得失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其次,设立专门的心理档案,促进幼儿形成健康人格;再次,改善环境,创设良好浓郁的心理氛围;最后,开展混龄活动,协调同伴关系。
七、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很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通力协作,尤其是在幼年阶段,这三方面更要有机结合,互相渗透,毕竟,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幼儿老师该怎样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各阶层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人应该时刻注意观察幼儿的心理发展问题,而不仅仅只局限于幼儿的衣食方面。

标签:#易搜情感网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