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儿童的心理有哪些显著特征表现

admin 1 0
3岁幼儿有哪些心理发展的特点呢?
一、3~4岁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幼儿3岁以后,在生活和活动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进入了幼儿园这个新的环境,这对于多数幼儿来讲是个重大的变化,3岁是他们生活上的一个转折年龄。正是从3岁起,幼儿才开始离开父母进入幼儿园,过起了集体生活。对幼儿来讲,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如何使幼儿更快地适应集体生活?其中最关键因素是师生之间建立感情。因为这一时期幼儿突出的特点是情绪性强。

1、 行为受情绪支配
在幼儿期,情绪对幼儿的作用比较大。对3~4岁的幼儿作用更大。他们的行动常常受情绪的支配,而不像成人那样受理智支配。
3岁幼儿情绪性强的特点表现在多方面。

2、 爱模仿
3岁幼儿的独立性差,模仿性很强。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就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要什么。家长不要因孩子想要什么就满足他的要求。要因势利导,还可以教育孩子和别的孩子交换玩具玩,既能使孩子玩到他喜欢的玩具,也能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3、 思维带有直觉行动性
依靠动作和视觉进行思维,是3岁前孩子的典型特点。3岁幼儿仍保留着这个特点。例如让他们说穿手中小汽车的个数,他们只会用手指点着小汽车才能数,而不能心理默数。
二、4~5岁幼儿发展的特点

4、5岁幼儿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加上身心各方面的发展,显得非常活跃好动。

1、 爱玩、会玩幼儿都喜欢游戏。但3岁幼儿虽然爱玩却不大会玩,
5、6岁幼儿虽然爱玩,但由于学习兴趣日益浓厚,游戏的时间相对少了一些。

2、 活泼好动
正常的幼儿都是活泼好动的,他们总是手脚不停地变化姿势和活动方式。如果要求他们安静地坐一会,很快就会有倦意的表现,如果此时让他们自由活动,一个个立即又生龙活虎一般。
活泼好动的特点在
4、5岁幼儿身上表现的特别突出,甚至表现为顽皮、淘气。

3、 思维具体形象

4、5岁儿童的思维可以说是典型的幼儿思维。
三、 5~6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1、 好学、好问、好探究

2、 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5、6岁幼儿的思维仍然是具体形象的,但已有了抽象概括的萌芽。
3、 个性初步开始形成

5、6岁儿童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3岁儿童的心理特征及其教育

3岁儿童的心理特征如下:


1、充满好奇心。

3岁孩子已经具备独立的行动能力,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凡事都想动手去试,大人觉得他在搞破坏,其实他是在独立的探究知识,这是自我发展的第一步。


2、强大的运动能力。

3岁左右的孩子精力特别旺盛,随着体能的迅速发展自主活动的范围也越来越大,似乎一刻也闲不住,他也能感觉到自己在不断成长,运动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3、语言表达能力。

上幼儿园的孩子会讲述今天发生的事情,会主动给大人表演自己新学的知识,这是孩子智能发展的加速期。


4、模仿能力。

看见大人做什么他也想去尝试,大人洗衣服他会马上端盆,大人刷鞋子他赶紧拿刷子,虽然弄得乱七八糟但经常乐此不疲。


5、有了小脾气。

开始叛逆了,会为了一点小事情闹情绪,会发脾气,这时候讲道理往往作用不大,进入叛逆期的孩子这种情绪可能会持续半年至一年左右。

3岁儿童的教育方式如下:


1、正视孩子的行为。

当孩子在公共场合哭闹时,我们要勇敢面对周围人的目光,克服尴尬的气氛,不要表现得很愤怒也不要当众指责和说教,这是孩子实现自我的手段,我们肯定他自我要求的同时也要采用正确的方法来进行纠正。


2、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多事情还不能完全的自主做到,家长要及时进行鼓励和支持,不要总说这不对那不行,看见宝宝满屋乱跑乱拆东西不要大声训斥和发脾气,即使孩子做不好也要肯定孩子的初衷,这样自信心和主动性才能得到发展。


3、多跟孩子交流。

当孩子有一个又一个为什么的时候说明他们头脑中已经有了思考的过程,家长要给予充分指导,不要感到不耐烦,更不要因为孩子年龄小就糊弄他们,要有耐心并逻辑清晰的解答,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掌握知识、开发智能。


4、给孩子独立做事的机会。

虽然孩子的自控力、判断力还不完全成熟,容易出现磕磕碰碰,但家长不能处处限制孩子的行为,孩子做事是为了体会过程而不是结果,你没有办法替孩子成长和生活,所以要给他适当的锻炼机会。当然对于一些不安全的行为,我们有必要对孩子讲清楚并教会他保护自己。


5、家长要规范好自己的言行。

父母是一面镜子,行为举止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大人怎么做他们就怎么做,所以我们要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自身良好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自觉性。


3岁的孩子拥有怎样的心理特征?

3岁儿童的智力发育很快。就记忆而言,读书给孩子听时,只要多读几遍。孩子就能完全记住,如果一旦中间说错了一点点就会给你指出来。唱歌也如此,学得好、记得牢,教几遍以后就能唱。就这样,3岁儿不但能记住那些具体的、自己体验过的事物,而且还能记住那些听来的、自己说过的抽象的事物。这就是3岁儿在记忆方面的一大特征。3岁小儿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很关心,兴趣很浓。对所有事物要刨根究底地问个没完。这是由于孩子对这些事物怀有极大的兴趣,所以就努力观察、学习、询问和尽力想理解。可以说,智力的发达与否全在于兴趣如何。3岁儿时期正是对什么都有极浓厚的兴趣的时期。因此,作为大人应该尽一切力量培养孩子的这种兴趣,这对孩子的智力发育非常重要。
1、2岁小儿都害怕很大的声音,3岁儿则害怕那些看得见的东西如动物、假面具、黑暗等。主要原因是,虽然孩子已开阔了眼界,看得多、听得多,但尚未能真正理解这一切。比如说,1岁的孩子看见狗也不会害怕。这是由于情感尚未发达,同时尚不知道狗是什么东西,对自己有什么害处之故。但到了
2、3岁时,看见狗咬人,人们都怕狗,逐渐懂得了狗是可怕的动物,于是就开始怕狗了。等到大些,知道了只要喜欢狗,狗就不咬人以后,就又不怕狗了。3岁儿童已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了,很少像2岁时那样一发火就躺在地上滚来滚去。加上自制能力也多少强了些,那种攻击型的态度少了起来了。3岁儿的喜悦已不是一般物质性的,会因为使爸爸妈妈高兴而高兴了。因此,又把3岁这一年龄叫做捧人的年龄。做什么事只要妈妈高兴,就会神气十足,兴致勃勃地去干。另外,也能懂得一些幽默的话了。如果你对我的回答感兴趣可以添加优秀父母家庭教育群 ,或者是博瑞智教育的微信号:bridgeedu,还有百度搜素博瑞智或董进宇就可以进入我们的网站,大家交流一下教育子女的经验,以后有教育这方面的问题就可以及时的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为你解答。


幼儿期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在正常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下,幼儿期孩子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幼儿认识活动的是无意性占优势 所谓无意性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自然而然进行的注意、记忆、想象等心理活动。在心理 学中称为无意注意、无意记忆、无意想象等。幼儿认识活动发展的趋势是从无意性向有意性过渡的。所谓 有意性,是指有目的的,需要经过意志努力的心理活动。 1.幼儿的注意是不稳定、不持久的 幼儿对于新颖的、鲜艳的、强烈的、活动的、多变的、具体形象的以及能够引起他们兴趣和需要的对象, 才集中注意力,但又很容易受更加强烈的新异刺激物的影响而转移。心理学实验告诉我们,在较好的教育 环境下,3岁幼儿的注意可连续集中3-5分钟,4岁幼儿可集中十分钟左右,
5、6岁幼儿可以集中15分钟左 右。如果活动方式适宜,教育得法,6岁幼儿可以保持20分钟的稳定注意。当然,注意的集中时间不是一 成不变的,常受个性、兴趣、智力水平的影响。兴趣浓厚,情感深沉,善于思考的幼儿,注意易于集中且 稳定。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注意是学习的门户。。注意是幼儿认识的开始,幼儿在游戏、学习和劳动中 ,不论感知物体、回忆往事、思考问题,注意都起着引导和组织的作用。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认识就不 能很好地进行,更不可能深刻。就象照像,不把镜头对准物体,调好光圈、焦距,再拍照,就得不到清晰 的影像。所以,只有注意集中,才能在大脑皮质留下深刻的痕迹,记忆才会牢固。 对幼儿进行的观察和实际都发现,幼儿智力与他们注意的发展有很大关系,注意力集中、稳定的孩子,掌 握知识的速度快,而且记得牢,智力发展比较好。注意力不集中、不稳定的孩子则相反。超常儿童共同的 特点之一,就是注意力集中,不受干扰。注意是幼儿认识和掌握客观事物的先决条件,它直接关系到幼儿 入学后学业的好坏。为此,家长必须十分重视幼儿注意的培养和发展。

标签:#易搜情感网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