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怎样看待心理咨询

admin 1 0
大学生如何正确看待心理咨询
现实社会竟争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与人情感与精神的缺失使许多人开始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并主动找心理医生咨询,寻求帮助,然而仍有不少人对于心理咨询却存在着误区。正确的心理咨询认识应该是这样的。
心理咨询≠同情+阅历
有不少咨询者尤其是电话咨询者在咨询问题时,都希望心理医生最好遇到过、处理过他们所存在的问题,似乎只有心理医生与他们的经历相同,他们才放心,才觉得只有这样才会同情他,理解他。显然,对心理咨询工作人员要求阅历深、经验多,这是人之常情,大可不必要求咨询员也有过类似经历,不管有无类似经历,心理医生对咨询者都会以极大的同情心相待,就像一位助产士的轻柔动作未必是从体验生孩子当中学来的一样。再说,咨询者咨询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寻求同情,对于心理医生指出的问题要诚恳的接受,不要总认为自己这方是对的。试想,心理医生对咨询者赞扬同情一番,咨询者除了当时心情上一阵舒畅之外,领悟不到自身认知方面的缺陷,过后还是又回到原来的状态,那心理咨询还有什么意义?要不怎么说“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呢?
心理咨询≠有精神病、不光彩、不体面
目前人们对心理咨询虽有所了解,但仍有不少人认为是“治精神病”的,或者觉得到了精神病的程度才去看心理医生。曾有心理学家做过统计,来心理门诊咨询的仅有16.3%才达到精神病诊断标准。还有一些人认为看心理医生是不光彩、不体面的事,往往是偷偷摸摸的来到心理门诊,唯恐被别人发现。实际上在大多数发达国家里,人们对心理咨询的理解正好与我们相反,例如美国,恋人约会前,男生去会见一次心理医生,约会时他有可能在其女友面前炫耀一番他在这之前看过心理医生,他的女友则会为之感动,因为他觉得男友这样做表明对她、对约会很重视,也说明他是个重视生活质量的人。
心理医生≠算命者
有些咨询者将心理医生神话,一种心理状态是认为心理医生是搞心理学的,应该一眼就能看出咨询者的心理问题,否则就是不称职。另一种心理状态是咨询者羞于表达内心感受,不愿将自己的心理活动吐露出来,认为医生能够猜得出。实际上,心理医生也是凡人,只是利用医学心理学原理,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依据咨询者提供的问题作基础,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正如有人感冒发热时医生先用体温表测出体温后再制订治疗方案一样。所以咨询者一定要敞开心扉与心理医生直接交流,以便心理)
简述大学生如何正确看待心理咨询

现实社会竟争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与人情感与精神的缺失使许多人开始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并主动找心理医生咨询。

这是社会发展的一面,证明大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心理问题,不像以前不被大众理解,自己从内心深处也不接受。但是现在的人越来越重视这个问题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能力,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心理咨询,加强心理咨询过程的互动性和灵活性以及营造良好的心理咨询环境。

人们在有心理障碍的时候,靠自己的话是比较难摆脱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求助心理咨询师。人的心理障碍并不像躯体疾病一样,能够明确的知道是什么病因,针对病因开药就可以。

人的心理很复杂,很多问题会由多方面因素引起,且需要靠改变观念和思维模式才能解决,要激发起自我的意志去和不合理信念做斗争,而不是吃药就可以完全治愈。心理咨询师就是起到引导和疏通的作用。

扩展资料

心理咨询也不是万能的,一般主要服务对象是这几类:


1、精神正常,但是现实生活引起了其心理问题,遇到困扰,希望寻求帮助的。例如婚姻家庭出现矛盾、孩子教育问题、职业规划问题等等,这一类型的求助。


2、精神正常,但是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有心理障碍的问题,需要求助的。例如强迫障碍、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社交障碍等等。


3、特别对象。即临床上治愈的精神病患者。例如精神分裂治愈的患者,有些案例临床上需要心理咨询作为辅助。

以上这几类就是心理咨询所服务的对象了,最主要的都是以健康人群为主的。而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等这些精神类疾病,只能由精神科医生去负责诊治的。


你对大学生心里咨询有什么认识?
我认为大学生心理咨询还是很好的 可以把自己不开心的事情发泄出来
你如何看待做心理咨询的学生?

首先是这个人需要帮助,而且他很信任你。其次对于不是陌生人的学生我们要尽力帮助他们。不论是一个平凡人还是他的老师,这都是一个人的责任。


标签:#易搜情感网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