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沟通技巧的运用与应用

admin 1 0
怎样将心理咨询技巧运用到生活中?—读《非暴力沟通》有感
这个月对我而言,应该值得纪念,因为我刚刚参加了心理咨询师的认证资格考试,虽然还不知道考试结果,但这一番经历对我的影响极为深刻。通过这番学习,我初窥心理学的门径,对于心理咨询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人云亦云。

心理咨询师考试分为基础理论和咨询技能两个部分,咨询技能部分不仅是心理咨询的必备技能,对于我们日常的人际沟通,也大有裨益。

心理咨询师接待求助者时,必须抱着尊重、热情、共情、积极关注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与求助者建立起良好的咨询关系,确保咨询能顺利进行。回想一下我们的人际交往,是不是也应该如此?

如何将心理咨询技能应用到人际交往,是我学习心理咨询过程中,一直思考的问题。恰好七分钟阅读会发起了《非暴力沟通》专项阅读活动,《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我曾听很多人提起过,这本书的电子版本我也收藏了很久,却一直没下决心阅读。这次趁着出差的机会,我读完了全书。

读完这本书之后最深的感受,是这本书可以视为将心理咨询运用到实际生活的典范,解决了我学习过程中很多的疑惑。

作者开篇就提出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所谓观察,指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感受,是指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需要,是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请求,即具体的请求。简单来说,就是我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是什么;为了改善生活,我的请求是什么;你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是什么;为了改善生活,你的请求是什么……

对比一下心理咨询技能对咨询师的要求,观察就是客观表达事实,不带任何主观评判色彩,这是既是对求助者的尊重,也是对客观事实的尊重;感受、需要和请求,相当于心理咨询技术中情感表达和内容表达技术,都是个人的主观感受和内容表达。这完全不同于单纯的精神分析,一切都以求助者为中心,关心的是求助者的个人感受和需要。

心理咨询过程中要求咨询师无条件接纳求助者,对求助者不作评判。正如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言“当看着日落时,我们不会想着去控制日落,不会命令太阳右侧的天空呈橘黄色,也不会命令云朵的粉红色更浓些,我们只能满怀着敬仰地望着而已。”这句话是罗杰斯用来比喻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应该秉持的非评判性态度。

《非暴力沟通》第三章提出的区分观察和评论,与罗杰斯的上述观点相通。作者在该章指出,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它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的描述观察结果。”为了更好的体会和表达我们的内心情感,作者主张使用具体的语言,越具体越能准确的表达我们的感受,让别人理解我们需要,并编制了表达感受所需要的词汇表。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ABC疗法,认为激发事件A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埃利斯认为,正是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存在久而久之,还会引起情绪障碍。

《非暴力沟通》第五章“感受的根源”提出,“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我们的感受”并据此认为“通过了解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以及想法,我们不再指责他人,而承认我们的感受源于自身。”这个观点与埃利斯的ABC疗法异曲同工。

心理咨询中倾听极为重要,要求心理咨询师应当积极的听,主动的听,认真的听,并适度参与。《非暴力沟通》第七章“用全身心倾听”和第八章“倾听的力量”中指出,“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同时作者给出倾听时我们应当注意的事项,并指导我们如何作出有效的反馈。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为成为更好的自己而努力。非暴力沟通技巧,就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它不仅可以用来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还可以让我们有效倾听来自我们内心的声音,让我们更好的了解自己,爱自己,更准确的表达自己,重获生活的热情,学会赞扬和表达感激。

无论是心理咨询技能还是《非暴力沟通》所列沟通技巧,都属于技能,都需要我们通过刻意练习,才能掌握。愿我们每个人都能通过学习成为沟通达人,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如何“心理学式”的沟通?
这位朋友好!谢谢诚邀。

所谓心理学式沟通,这只是一个说法,其实就是有效的人际沟通 。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呢?

我们知道 ,沟通的目的是传递信息,表达观点,交换意见,消除分歧,达到和解,达成合作。无论是亲密关系中的沟通,还是职场人际沟通,其有效沟通的表现就是双方对于沟通的结果都比较满意,双方的愿望都得到满足。那么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在此可列出几点原则和方式方法:一、双方彼此尊重对方,态度友善,语气平和。用一句心理学词语:我可以不同意你的意见,但我尊重你表达意见的权利。如果一方采取高于一方的姿态,高高在上,高人一等,那么这个沟通就不是平等进行的,想达成和谐是很难的,即使一方迫于某种压力不得不得听从另一方,其内心也是不愿意,不乐意的。二、沟通中倾听很重要,倾听对方的真实想法,察言观色,综合语言和肢体语言(包括面部表情,眼神,手势,肢体动作等)听懂对方所表达的真实内容,这样才能将谈话进行下去。如果各说各话,那就无法沟通。所以说人际交谈中,听比说重要,倾听对方是一种修养,表达自己是一种本能。三、学会站在对方立场,了解对方想法、愿望的内在动机,理解对方。理解能拉近距离,走进对方内心,从而建立亲和关系。四、如果对方暂时不能接受你的观点意见,就不要强行说服,更不能强词夺理,可以退一步,允许对方保留意见,尊重对方的想法。这样即使当时没能达成说服的目的,但你的和善态度和宽容风格,会让对方看重你,从而也就有可能在后来转变想法,同时也为今后的进一步沟通打下基础。

1:重要场合,关键时刻脑子一片空白,该怎么办?

--- 方法一:很幽默的,自己批评自己,不知不觉中你就慢慢冷静了。(注意不是自黑, 自黑只适合平时聊天。)。

---方法二:首先预测到自己会产生恐慌,事先预备好发言的小纸片。等到出现怯场的预兆时,就大大方方地把纸片掏出来,用很幽默的态度接着朗读。

2遇到事就爱与他人比较怎么办?

----给自己定一个“自我成就标准”,那个标准只要合乎自己,对于自己来说合适就够了,时时刻刻告诉自己,我这样很快乐,我没必要越过那一界限。

3聊天时,控制不了自己只顾自己发言怎么办?这是病,得治。

---喜欢不停说话的人,是因为潜意识有“对方跟我意气相投”的想法,然,这不见得是真相,所以,需要时时刻刻引导对方和自己互动,让对方去说话,你只需要把自己的态度转换为一边点头一边微笑,还很钦佩的样子,聊天的时候,尽量不要自己在那里滔滔不绝。认真听对方说话真的太重要了。

4总是把事情往坏的一面想怎么办?

----把心情调整成;“做不成就做不成,我就尽力去做就好,走到哪算哪”,然后再去努力。这样就真的轻松了。

5该如何忘记想忘掉的事情呢?

----鸡汤所谓的忘记,就是“不去想它,还说这是忘记不快经历的最快捷径。”特么纯瞎扯,努力不去想,为了不想起来而拼命压抑思想,这在心理学上会起到完全相反的效果。你的大脑会提醒你一直思考。事实上,人类的大脑拥有一项很不错的机能,那就是对事物的兴趣会在半年后转淡。将其转换为图表的话,被称为“忘却曲线”。

然后,有小伙伴表示连半年也等不了?

嗯,“擦盐疗法”可以帮到你。具体方法是:再次踏入“正在想的那件事”,把那些痛苦的经验写在日记上,是的,就是自

虐。让自己变得对那些事厌烦起来。其实,只要度过半年,悲伤就会消失掉了。顺其自然吧。刻意让自己忘记,也许很久都忘记不了。

6:心理学中有一个定律叫做叶克斯一多得森法则,是心理学家叶克斯和多得森发现的。该定律描述了焦虑程度和解决问题的效率之间的关系,即二者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焦虑程度过高和焦虑程度过低时的效率都很低,而中等焦虑时的效率最高。所以,适度的焦虑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7:想要挑一个人的毛病,正是因为你对他产生了兴趣的缘故。

---心里越是“关心”某个人,对方的缺点反而会变得越清晰。如果你感到烦躁不安,这也是一种幸运,这是你发现崭新自我的机会。单纯挑别人的毛病这件事虽然会让你毫无收获,但是在多数情况下,你一定能从让你产生这种情绪的人身上学到一些东西。

应该是叶芝说的,他说,人活着就有一个大麻烦,什么麻烦呢?就是:我们无法拥有说一不二的感情。敌人身上总有让我们想去学习的地方,我们爱的人总会有让我们讨厌之处。正是这种纠结不清的 情感 催我们变老,让我们皱起眉头,加深我们眼周的黑眼圈更深。要是我们能像小孩子一样全心全意地爱或者恨,我们应该就永永远远快乐了。只是,永不衰竭的快乐和悲哀、在很大程度上正是人生的魅力所在。

8:心理学有个治疗法,叫做生物动力学,创始人是亚历山大·鲁宏。他从人的个性形成及身体语言来看心理问题。鲁宏说:“人的个性,像树的年轮,是一圈又一圈地发展出去的。婴儿的一圈,代表爱与享受;孩童的一圈,代表创作与幻想;少年的一圈,是玩耍及嬉戏;青年的一圈,是情爱及 探索 ;而成年人的一圈,则象征现实与责任。一个完全的人,要具备上述所有特征。”这一圈一圈的发展,有一定的程序,如果有一圈未完成,而被破坏了,这个人的个性就会负伤,不能完全。

9:接近一个陌生人时注意对方脚下的动作。

--当你不得不去打断一段对话的时候,请在接近时注意他们脚下的动作,如果他们只是把身子转向你,那么这不是个大段对话的好时机。但是,如果他们向你移动脚步,对你则是个很好的信号。

10:争论时站在对方的身边而非身前。

-----当你觉得争论的气氛开始变得紧张时,你应该走到对方身边,以减少双方之间到压迫感。

11:聊天时,如果你想让对方感到舒适,可以重述他上一步对你说的话。

12:省去“我相信”,“我认为”这样的表述,会让你的话更有说服力。

13:紧张时嚼块口香糖,如果我们的大脑认为我们在吃东西,那么就会放松对危险的警惕,嚼口香糖常常可以骗过大脑从而减少紧张。

14:沟通的时候,不要害怕肢体接触,肩膀和膝关节的触摸可以建立信任关系。

15:在学习的地方张贴眼睛照片,这样比较容易会自动自发、借东西也比较愿意归还,因为有“有人在看”的心理暗示。

16:沟通时,尽量用名词代替动词,例如你想说:“吃饭对你来说多重要?”时,可以说:“当一个可爱吃货对你来说多重要?”

17:坚持每天和自己对话10分钟。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渐渐的形成每个人不同的价值观,其实为你决策的就是在你意识里形成的价值观。和自己对话,其实就是在和自己意识里的价值观对话,有的时候需要由价值观来判断,有的时候也需要推翻原有的价值观,重新建立新的价值观。在这个和自己内心交流的过程就是与自己对话。

18:谈话时选择一个对方常说的词,每次他们说到这个词时你就微笑、点头,或者有些其他积极的反应,彼此的谈话过程就会顺畅、和谐很多。

19:为了坚持做一件事情,我们最好先设定小的、具体的目标,每当实现一个小的目标,就会体验到成就感,从而激励我们继续做下去。

20:“爱笑的人运气都好”,不是一句鸡汤, 情感 和面部之间的联系非常神秘,而其中的笑是人类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最古老的方式之一。“笑不仅是简单的内在情绪的表现,而且也是两个人思想共鸣的外在写照。”

心理学是一个很庞大的概念,我不太懂“心理学式”的沟通到底指的是什么,但是心理咨询有一个很重要的沟通技巧,叫做“ 共情 ”。

“共情”就是 同理心、感同身受 ,将自己放到对方的立场,设身处地去理解和感受,才能更好地了解对方的心路历程,了解对方为什么会这样想、这样做,从而让对方觉得你是值得信赖的,提高沟通效率。

而“共情”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沟通技巧,只有 深入了对方的内心,才能真正理解对方,才能达到高效沟通。

英语有一句谚语: 把你的脚,放到别人的鞋子里 。说的也是设身处地,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

所以,在沟通时,不妨运用一下“共情”这一技巧。而沟通时,运用“共情”有3个好处:

一方面,你在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只有 用对方能听得懂、能够理解的方式 ,才能顺利被对方接收和吸收,否则就是鸡同鸭讲,对方不理解或者只会把你的话当作耳旁风。

反过来,当你在听对方的观点时,你只有 理解了对方的真实立场和意图之后 ,才能更好地接收和吸收对方的信息和观点。

沟通的过程,就是 把你脑子里的想法,告诉给对方 。

然而,脑子里的想法会很杂很乱,没有条理。但因为是你自己的想法,无论多杂多乱,你都知道具体确切的意思。

但是,对于别人来说,他并不知道你想法的来龙去脉。如果你在传达想法时,东说一句、西说一句,完全没有条理,对方就会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导致没有兴趣而分心。

所以,沟通时,要 站在对方理解的角度,组织你的语言,让对方能够非常简单、明晰地了解你的想法。

沟通,也相当于 贩卖自己的想法 。如果你说的话, 对方没有兴趣,那你就是白费口舌 。

而共情就是事先 分析和打探出对方对什么有兴趣 ,然后将你的想法包装成对方感兴趣的形式。

比如抛出你的观点之前,先设计一个对方感兴趣的场景和桥段,等勾起了对方的兴趣之后,再抛出你的想法和观点;

比如为了让对方喜欢你,能和你沟通,一开始可以专挑一些对方感兴趣的话题,热场子等等。
如何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增进人际沟通,处理好人际关系?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要想人家尊重你,首先自己尊重自己,然后尊重别人!
3、修身莫善于寡欲,对别人的要求不要太高,对别人的期望也不要太高!
4、伸手不打笑脸人,与人接触时最好笑脸相迎,不要让人感觉人家欠你几百万似的。
5、真诚待人,不要无缘无故的去欺骗人,除非出于善意!
心理学在沟通中有何作用?
你好 揣摩好人的心理
才能更好的 更正对性的跟人进行沟通
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语言也是一门很深远的学问

标签:#易搜情感网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