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监护。他们反对父母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他们也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下面我为大家介绍初中孩子叛逆该怎么办,欢迎阅读。
1.理解、信任、尊重初中生的独立性和成人感是父母与少年子女关系协调的基础
孩子进入初中后与父母的关系疏远了,这正是初中生走向成熟的开始。作为父母应理解、信任、尊重初中生的独立性和成人感,不要以自己的想法强迫少年子女改变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使初中生感到鼓舞,缩小父母与少年子女的心理距离。
2.与初中生平等、民主相处是父母与少年子女关系协调的根本保证
如果父母真正能以平等的姿态,以同志和大朋友的身份与初中生交往,就能缩短初中生与自己的距离,缓和、解除初中生对自己的反抗情绪,使他们乐意接受父母的合理要求,甚至打开他们闭锁的心理。初中生所要求的平等与民主实际是反对父母的家长式作风、过分的父母尊严。他们要求父母与自己平等,如果这种愿望得以实现,初中生就会报之以信赖和热情,这样,父母的指导教育才能转化为自我发展的内容。
3.父母要善于和乐于使少年子女接受自己的意见
要使少年子女乐于接受父母的指导,有两个条件:认识的一致和情感的沟通。要达到认识的一致因素很多,作为父母,要善于倾听孩子的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孩子,理解孩子的内心矛盾。主要的是父母采取耐心说服的教育方法。父母与孩子有互爱的基础,但父母与少年子女不一定感情沟通。情感的沟通关键是要关心少年子女的思想,理解他们的心理烦恼、兴趣爱好、同龄好友。作为父母要帮助他们摆脱烦恼并指出发展的方向,满足他们正当的兴趣爱好,让他们有更多与朋友独处的机会。
4.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初中生的“自立”生活
满足少年子女独立性的'需要,让他们自立生活这是与少年子女搞好关系的手段之一。譬如,培养初中生的社交能力,让他们代表父母与亲朋好友交往,使他们产生独立交际的勇气和长大成人自豪感;学习方面,父母要指导他们自己安排学习计划、写好日记,帮助他们总结学习经验。但是初中生由于是从幼稚向成熟过渡,父母放手让他们独立,却不能撒手不管,而要时刻注意他们在独立自主生活中遇到的挫折,特别是在挫折困难面前产生苦恼时更要给予鼓励,教给他们处理困难、克服苦恼的方法。
5.父母要采取耐心、说服、疏导的方法对待初中生的反抗性
初中生反抗是为了独立的反抗,这是初中生发展中正常而必要的行为。初中生表露出反抗行为正是进行指导教育的好机会,父母应该认真分析其反抗的性质及原因。如果是对自己家长式作风的反抗或不合理的教导方法的反抗等,父母应该予以肯定和保护,不应该一听到他们有意见就不问青红皂白、一概视为缺点加以否定; 应该在承认自己错误的同时,指出他们反抗的消极面,引导他们与父母交心谈心。这样不仅不会降低父母在少年心目中的威信,而且还会取得他们的尊重和信任。对待他们错误的、不接受正确教育指导的反抗,父母不要操之过急,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从爱护、体谅、长善救失的愿望出发,同他们共同研究改正错误的办法。这样做,即使是十分执拗的少年子女,也会体会到父母的一片爱、真情,消除对抗情绪,接受批评教育。
初中孩子叛逆怎么办
初中孩子叛逆家长可以这样做:
1、你需要经常和孩子沟通,了解他的想法,顺势诱导,帮助孩子平稳过渡,必要时可以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
2、适当满足孩子的愿望,有时孩子叛逆往往是内在需要得不到满足,此时可以心平气和地问问自己的孩子想要什么,然后适当地满足他们的合理需要。
3、关心孩子日常生活。可适当多带孩子出去玩玩,这个阶段孩子学习压力与小学相比,增大很多,小学就三四门课,一到初中增加了一倍的课程,作业又多,在这个阶段孩子处在过渡调整期。
其实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是很正常的情况,是一种自然成长历经的阶段,是孩子渴望被家长认可和尊重的阶段,这个阶段家长不要过度地去干涉,更不要过多地去批评,只要尊重孩子,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可以,只要不是错误或违法的事情。
叛逆期的表现:
1、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多数脾气十分暴躁,自己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根本不听取任何人的意见,在家长提出建议或者意见的时候会觉得父母唠叨并感到不耐烦。
2、对一些事情存在反抗心理,例如老师、父母等让其好好学习的时候,会认为他们在约束自己、限制自己的自由,有时还会对父母和老师等人的做法进行反抗。
3、以自我为中心,在叛逆期孩子眼里,自己做什么事都是正确的。也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只在乎自己。
4、很强烈的虚荣心,别人有的东西我也想有并且追求名牌。对异性关注度会增高,甚至有些女孩子还会化妆、穿成熟且性感的衣服。
5、不喜欢和父母以及成年人在一起,认为成年人不能理解自己的想法,总是和同龄的朋友们一起出去玩耍或者自己宅在家。
如何引导初中生走出青春叛逆期
逆反心理是指个体在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具有强烈抵触情绪的一种心理活动。“我真受不了老妈的唠叨,她说的虽然很有道理,但不知为什么,我就是不愿意接受,有时还偏要和她对着干……”这就是学生逆反心理的一种具体表现。初中生进入青春期,生理的成熟与心理的不成熟产生矛盾,加之家庭、学校等社会因素的影响,极易产生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青少年普遍存在的一种正常心理现象,只不过有强有弱而已。如何预防、化解青春期的强烈叛逆心理,营造和谐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呢?我建议学生、家长、老师三者都应提高认识,改变做事方法。首先青少年要换位思考、自我调节。青少年要清楚地认识逆反心理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家长的罗嗦、老师的批评,虚心接受父母和老师的教育。当父母、老师说法错误、误解人的时候,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抱着宽容的态度主动和师长沟通。另外,青少年可以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兴趣,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发展自我价值。其次,家长要走进孩子心灵、学会放手。
中学生怎样消除逆反心理
中学生的年龄,属于未成年人转换为成年人的过渡期,成年人理论上必须独立生活的,也就是说,成年人必须具备相应的独立能力(而独立就是在摆脱对父母依赖的同时,也会摆脱父母的束缚,能力和自由成正比例关系),而一个人的独立能力不是某一天灵光一闪,突然上帝就让自己拥有了,而是需要一个锻炼的过程。所谓,向成年人迈进的过渡期,就是未成年独立能力的快速成长期。 作为父母,如果认为孩子到了一定年龄不在听自己的话,就要想法设法让孩子继续听话,这实际上是要扼杀孩子的独立能力;较为妥当做法是改变自己以往的教育习惯,给孩子独立成长的空间,让孩子享有锻炼独立能力的机会。 作为子女则需要防止盲目自大,既然是独立能力的一种历练,就说自己思想还不够成熟,有些想法还不现实,能力还极其有限,还需要多听父母的建议,这就需要克服自己盲目排斥父母建议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更好的成长,才能对待起父母多年来为自己所做各种牺牲和付出。
标签:#易搜情感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