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中有效实现感情沟通的心理规律

标签效应
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
这种现象被称为“标签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认为:“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
”
心理学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标签效应”,主要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是“坏”,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
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
禁果效应
禁果效应也叫做“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要得到手。
这与人们的好奇心与逆反心理有关。
有一句谚语:“禁果格外甜”,就是这个道理。
“禁果效应”存在的心理学依据在于,无法知晓的“神秘”的事物,比能接触到的事物对人们有更大的诱惑力,也更能促进和强化人们渴望接近和了解的诉求。
我们常说的“吊胃口”、“卖关子”,就是因为受传者对信息的完整传达有着一种期待心理。
例: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逐渐对异性产生好感,从而谈起了“恋爱”,很多家长[微博]怕影响学习,所以就使尽各种办法让两个孩子分开,可是越是这样两个孩子之间的“感情”越好。
这就是禁果效应的效果。
期望效应
期望效应又叫“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
这个效应源于古希腊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古希腊雕刻家皮格马利翁深深地爱上了自己用象牙
雕刻的美丽少女,并希望少女能够变成活生生的真人。
他的真挚的爱感动了爱神阿劳芙罗狄特,爱神赋予了少女雕像以生命,最终皮格马利翁与自己钟爱的少女结为
伉俪。
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的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和雅各布森教授带着一个实验小组走进一所普通的小学,对校长和教师说明要对学生进行“发展潜
力”的测验。
她们在6个年级的18个班里随机地抽取了部分学生,然后把名单提供给任课老师,并郑重地告诉他们,名单中的这些学生是学校中最有发展潜能的学
生,并再三嘱托教师在不告诉学生本人的情况下注意长期观察。
8个月后,当他们回到该小学时,惊喜地发现,名单上的学生不但在学习成绩和智力表现上均有明显
进步,而且在兴趣、品行、师生关系等方面也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这一现象被称为“期望效应”,后来人们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皮格马利翁的典故,称这种现象为“皮 格马利翁效应”。
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有哪些?对你印象最深的是那些?

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指的是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常从对方所具有的某个特性而泛化到其他有关的一系列特性上,从局部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即根据最少量的情况对别人作出全面的结论。
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说的就是这种光环效应
列举人际交往心理效应,对其中一项举例说明

人际交往心理效应大致有三种:首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印象。
首因效应:认知对象给我们留下的第一印象,会非常强烈地影响到我们对他整体印象的形成,这是由个体的记忆规律、认知一致化的心理倾向和文化对思维的定势作用造成的。
因此,一定要给认知对象留有表现的机会和余地。
晕轮效应:正如月晕的存在会扭曲我们对月亮正常的知觉一样,认知对象如果具有某种突出特点,我们对他的认识就会受到这种突出特点的影响,产生“一好百好”或“一坏百坏”的改变。
对人的认识要力求全面。
5刻板印象:个体在进行社会认知的时候喜欢走一种捷径:把当前的认知对象归入一类人,然后用关于这一类人的某些固定的看法去推测眼前的这一个人。
因为是“类”,所以可能大而化之,因为是固定的看法,所以可能已经过时。
例如:招工中会遇到河南藉员工,面试的人就会产生一种质疑,河南人素质不高;遇到温州人,由于温州曾经是假冒伪劣的代名词,会联想到这些人很奸诈等,其实这是对人的不公正,河南人也有见义勇为的,温州人也有诚实守信的。
标签:#易搜情感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