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主要看这四点

想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主要看这四点
01如何分辨自己心理的健康状态?
人们在判断自己是否有心理问题时最重要的是看自己是否有自知力即识别自己是否有心理疾B的能力有自知力的个体
可以意识到自身出现了问题
如果没有自知力
则无法意识到自己出现了心理问题此时就需要身边人通过观察、交往等才能发现一些“不一样”
也就是自己不知道而他人知道你的真实状态
02从四个方面简单判断
1.和过去的自己比较
观察一下自己和之前有没有什么不同特别是在情绪状态行为模式方面如果差别较大就要注意自己的心理状态了
2.和他人比较
当你感觉到自己跟大多数人有很明显的差别比如饮食习惯睡眠状态等就有可能存在心理问题
3.持续时间
你需要关注自己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多久遇到困难挫折情绪低落一两天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但是较长时间都处于低落的情绪就需要引起重视了
4.社会功能
当某些心理困扰已经影响到了个体的生活、工作状态、人际交往等不能够正常的维持社会活动了这样的困扰也需要引起重视因为这是你有异常心理问题的信号
怎么判断自己是否有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范围比较宽泛,没有准确的定义,广义上一切变态行为都可看作存在心理疾病,但是很不客观,对心理疾病做病原学分析也比较复杂。
目前临床主要依据美国精神病协会编的《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2000年版)简称DSM-IV-TR。
心理障碍主要包含三种:焦虑障碍,心境障碍,人格障碍。
下面还有很多细分,像最近地震后听得比较多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属于焦虑障碍的其中一个类型。
另外我得补充说明一点,那个诊断标准在网上应该也能找到,但是作为非专业人士,不要随便把自己往里标准里套,以免到时候没有问题都给自己整出问题了。
你这个年龄段的人会对自已的身体特征和生理发展状况高度关注,意识并体验到自己的内在心理活动,考虑自己在集体乃至社会中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关注自我的发展和成长问题,以及需要应对更多的人际关系和情感问题。
因此,青年初期的重要发展任务就是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自我同一性的确立。
因此这个阶段最好要学会更多的心理调节方法。
比如说转移,学业上的成就感、课外丰富的兴趣爱好等都有助于个体转移注意力,避免沉溺在过于对自我的关注中;比如说宣泄,可以和值得信赖的朋友、家人、心理咨询师等沟通,将自己压抑的心事说出来,有人分担和监督会让个体更容易承受来自本我的压力;比如说升华,将有关的欲望通过艺术创作(如绘画、小说)表达出来,将其艺术化、审美化。
这些思路和做法都能帮助自我协调好本我和超我的关系,做出符合社会现实要求的理性的决策和行为。
如何判断孩子有心理疾病呢?

有心理问题的儿童主要在三个方面表现异常:情绪表现、行为表现和生理表现出现异常等:
1.情绪表现异常。
情绪方面主要出现一些不良的情绪,比如恐惧、紧张、情绪低落、想要放弃生命、存在敌意等等,这些情绪方面的不正常体现着儿童的心理健康存在着某种问题,需要立即进行调理,否则可能越来越严重。
2.行为表现异常。
离群独处,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儿,沉默、很少说话、不愿意活动、精神难以集中,也可能表现为过度活跃,逃学,偷东西,暴力倾向明显等等。
如果出现了这些行为异常,说明患儿的心理问题已经比较严重。
3.生理表现异常。
头疼、腹痛、恶心呕吐、进食过多或过少、耳鸣、尿频、入睡困难,甚至全身出现不舒适的症状,但是检查又检查不出任何问题,考虑是心理问题造成的。
4.就是喜欢和父母 冷 战,孩子如果在父母责骂的时候,只是默默的呆着,不作任何的反驳,也没有任何的情绪,甚至平时都不会过多提出要求,在大人看来这样的情况挺好,孩子安静、听话,懂事,其实情况却恰恰相反,当出现这样的情况的时候,孩子不哭不闹,说明他的心理已经出现问题了,长期以往下去,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自我封闭的情况,如果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是这样的,那么就应该用一些方法,让孩子发泄自己内心愤怒、不愉快,让他们把心中的情绪都发泄出来,而不是积压在心里。
5.孩子特别爱和父母争吵,孩子做错事的时候,父母总想要斥责一番,有的时候可能情绪控制不好会造成言辞上过于激烈,孩子受到这样的言语刺激之后,会表现出狂躁愤怒的情绪,甚至和父母大吵大闹,这种极端情绪的爆发,就说明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心理上有一些问题,他们需要用这样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这时候父母应该选择相对平和的态度,和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慢慢的解决问题。
标签:#易搜情感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