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疏导十个方法

admin 1 0
怎么疏导孩子的心理?
我们家长不能只关心孩子的学习,还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不过孩子的心理不像学习那样,一眼就能看出来,它需要我们家长多去关心和了解孩子,才能发现,下面介绍下疏导孩子心理的十个方法都有哪些。

孩子心理疏导十个方法


1、聆听:如果儿童无理取闹、乱发脾气,需要先聆听儿童的心理感受,不要急于反驳和压制,在发泄情绪的过程中,有助于心情逐渐平静。在儿童诉说的过程中,注意分析主要问题,并思考是否能够解决。


2、示范:如果儿童出现负面情绪,如恐惧、愤怒、焦虑等,需要家长进行疏导。首先,要接受儿童的反应,避免把自己想象成儿童坏情绪的受害者。其次,家长需要讲述自己的感受,并用示范性言语帮助儿童正确表达情绪。


3、鼓励:儿童如果能够使用言语表达不良情绪,那么将会较少出现不合适的行为表现,因此家长需要鼓励儿童表达情绪,并且需要教儿童控制与管理自身行为。


4、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5、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6、保持情绪平稳:可通过保持孩子情绪平稳,来逐渐疏导孩子的焦虑心理。如平和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尊重孩子的个人想法。


7、保持良好生活习惯:让孩子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因睡眠不足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家长还可给孩子准备营养充分的食物,培养孩子个人兴趣爱好。


8、自我排解:让孩子学会与朋友沟通、交流、倾诉,或让孩子适当进行跑步、打球、跳绳等运动锻炼,分散孩子注意力,有助于缓解孩子的精神压力,改善焦虑心理。


9、保持家庭环境氛围:部分孩子可能因家长较为严肃,过于关心学习成绩等而变得焦虑,还应注意保持家庭环境氛围轻松、温暖。


10、共同分析原因:不要让孩子产生自卑感,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分析问题原因。
10个技巧教孩子管理情绪分别是什么?
教孩子管理情绪技巧如下:
1.帮助孩子认知情绪:管理情绪的第一步,就是能让孩子识别出自己的各种情绪;
2.跟孩子一起品味美好事物:多去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给孩子增加积极的元素;
3.随时肯定正向的性格和品格:平时少看孩子的所谓缺点和错误,以及能力上的种种不足,多去发现孩子这些优秀品格的表现,一旦发现,就及时肯定,这样久了,孩子就会更多地朝这些方向去发展;
4.对成长感的识别和强调:每当孩子有进步时,我们及时指出来,让他看到自己的成长;
5.培养兴趣爱好,提供投入做事的机会:心理学家发现,一个有着成熟的兴趣爱好的人,他们对新事情更感兴趣,学习能力更强。因为他们的学习更是出于内在动机,他们有更顽强的意志力和激情;
6.给孩子“心理玩具”:记录下来当天发生的好事,并解释为什么你感觉不错;写下能展现你好的一面的事情,每天去温习;
7.不做情绪绑架:让孩子看到他的不好的行为会有怎样的不好的结果,让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对家长的情绪负责;
8.接受孩子的消极情绪:对于孩子的消极情绪,我们不要去否认、压制、贬低、怀疑,而是要帮助孩子去接受、识别,然后再教给处理办法;
9.给孩子自己处理消极情绪的机会:不必急于让情绪消失,而是要尽量给孩子机会,让他感受、识别,同时自己锻炼着平复下来;
10.教给他处理消极情绪的办法:根据孩子的性格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法,例如宣泄法、倾述法、转移法、镇静法等等。
如何疏导幼儿不想在幼儿园吃饭的心理问题
如果孩子在家时被照顾得很周到,家里人都是围着她转,平时比较娇惯、生活自理能力差,上幼儿园前又未充分做好入园前准备,包括生活自理方面和心理方面,也未去充分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和老师,那她适应起来就会很困难。很明显你早些时候送小小班的那种处理方式留下后遗症了,所以现在才会出现这种状况,你现在心肠得硬起来,要知道扭转宝宝的习惯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你应该从生活和心理方面再重新做好准备。以下是关于入园的几个准备:一、为幼儿做好心理准备。宝宝上幼儿园,对于每个家庭来说是件大事,任何焦虑、不安、恐惧等不良因素都会使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要使孩子顺利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入园前的心理准备是首要的。
1、首先全家人都对去幼儿园的行为表示肯定和赞赏。可带幼儿到幼儿园去 走一走、玩一玩,看看幼儿园的生活,熟悉一下环境,要让孩子感觉到,幼儿园是一个美好的地方,知道小朋友在幼儿园中做什么,逐渐建立起“幼儿园”的概念。
2、家长可有意识地在家中和孩子玩"幼儿园"游戏。如果家长本人不熟悉幼儿园的生活,可以请邻居中已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来家里玩,故意大声表扬小朋友,并得出结论:“难怪呀,原来是上了幼儿园呀,宝宝如果上了幼儿园也会很棒...>>
幼儿老师如何疏导小班幼儿的情绪
小班幼儿情绪表现外显,常常表现为强烈高涨、缺乏控制、变化无常。当幼儿出现不良行为被成人批评、和同伴之间发生纠纷等情况时,上述情绪特征表现得尤为突出。此时,教师如果没有加以疏导,必将影响到幼儿的学习、交往和自我发展。但是,实际教学中,由于现有的班级幼儿人数多,教师无暇冷静下来观察幼儿;幼儿年龄小情绪变化快,稍不注意良好的教育契机就容易被错过;幼儿心理教育效果并非立竿见影等等因素的存在,导致了教师对幼儿的不良情绪表现常常是简单处理或严厉地批评或索性冷落他们,不闻不问。针对现状,本人在实施幼儿情绪疏导中注意深入幼儿生活,从幼儿情绪表现人手,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疏导,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帮助幼儿解决心理和行为问题,从而形成积极良好的情绪。就此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洞察情绪,了解内在需求 幼儿的情绪表现与他们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紧密联系着。只有科学地洞察其情绪,了解其需求,才能进行有效的疏导和教育。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以成人的眼光,站在自己的立场来看待孩子的情绪表现,用自己的标准去简单处理幼儿的情绪问题,因而也就无法客观地获得幼儿心里真正的想法和愿望,无法对幼儿的不良情绪作出正确地处理。如:雯雯小朋友来园时缠着爸爸哭闹,有些教师可能会认为这孩子以哭来要挟成人,用不着理她;有的则认为抱一抱哄一哄她就好了;还有的简单认为这孩子被家长宠坏了,先让家长离开教室,孩子就无计可施了。显然这些想法或做法都是无效的,因为我们并不了解雯雯真正的心理需求。 怎样透过幼儿行为现象了解其情绪来源,从而对症下药、寻找对策?笔者认为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有助于教育者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如针对上面的雯雯哭闹例子,我们采用频率观察方法,记录她在一日生活中哭的频率,并用次数记录法进行统计分析,这才了解到哭闹的真相:弱小的雯雯每天一走到长长的尿槽前就不敢迈步,由于盥洗室是两个班共用,孩子一多自然会有擦肩、相碰的现象,但她却从不和老师说。拥挤有限的空间增多了幼儿间的摩擦,造成幼儿心理的紧张感,导致雯雯一被后面的人碰撞就抱住双肩嘤嘤直哭。就此我们与中班调整作息时间,加强幼儿有序盥洗行为的培养。慢慢地雯雯能坦然地面对盥洗室了,也不再哭闹了。又如:为了解佳佳小朋友的行为问题,我先采用事例描述性的观察方法,通过对他拽人事件的记录与分析,发现了他是一个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无法摆正自己在集体的地位。长期的娇宠养成他霸道、自私,有攻击性行为的倾向,造成他与同伴交往的障碍。但是,拽人毕竟属于偶发事件。为了收集更多数据,探究其行为问题,我又依次采用时间抽样法、行为检核法,在连续的一周以十五分钟为一个时段观察他在心情缓冲区中的行为表现,记录他在一日生活中攻击他人的频率,并用次数记录法进行统计分析,找寻他心理变化轨迹,分析其攻击性行为的实质和影响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因素,并制定出相应的教育方案和措施。一段时间后,佳佳的行为问题有了很大的改善。 另外,建立幼儿心理健康档案,为幼儿心理行为的发展情况以及家庭环境等进行定期监测,有助于发现幼儿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矫正与诊治。 二、积极应答,适时给予满足 幼儿的情绪表现是他们需求的反映,是心理求助的信号。若一味压抑、不予回应就可能造成幼儿心理的操作,进而影响师幼间互动和谐的关系。我们应该认识到:当幼儿的感觉和愿望合理时,就应得到尊重和同情,让他们的情绪充分表达出来;同时创设幼儿可表达自己情绪和感受的机会,引导他们学会选择对自己和他人无伤害的方式渲泄不良情绪,减轻心理负担。 小组活动是满足幼儿内在需求的良方,有针对性的区域活动是幼儿情绪发泄的理想场所。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小班幼儿抱着自己的宠物玩具有一种安全、舒适感,因此,我们的应答措施是:设立了区域活动静悄悄。几个小帐篷、软垫、加上墙上悬挂的绿藤,为幼儿提供一个安静温馨的环境。当小朋友累了、烦了就可以到里面去坐一坐,或者抱着毛绒玩具钻进小帐篷说说悄悄话。这种说出来的方式,能很快缓解幼儿郁闷情绪,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产生一种满足感,孩子们走出来时常常是愉悦地手拉着手。又如设立心情树、心情缓冲区,让幼儿有了将自己的高兴、不高兴等心理状态展现出来的平台。在观察中发现,这些积极应答方式十分吻合幼儿的需求,深受幼儿喜爱。它能使幼儿情绪得以平衡,从而避免形成情绪症结。 三、启发诱导,化解焦虑情绪 当然,一味满足幼儿情绪要求可能会导致幼儿一不顺心就骂人、只顾自我渲泄、个性偏激、走极端等问题的出现,这些都不利于幼儿健康情绪的形成。因而必须让幼儿学会使用恰当的情绪表达方式,当遇到心理冲突时不轻易产生各种消极情绪,初步学会稳定自身情绪。 (一)延迟满足,缓冲情绪 消极或亢奋情绪都不利于幼儿情绪的平衡。在日常活动中,如果将预定的目的要求转化成可选择性规则,让幼儿有自选的权利,将有利于幼儿产生约束感和自我控制感,从而达到缓解幼儿消极情绪的目的。如:发现幼儿在投击球活动中情绪处于亢奋状态,为了使幼儿情绪得以正常渲泄和调控,我们试从材料的提供和游戏的活动方式上来延缓幼儿对活动的满足,启发幼儿根据自己对击球的积极经验来设计活动的规则:在投击球前必须经过搭建处,必须控制自己的脚步、动作,到达投球线才能开始活动。通过活动的缓冲,促使幼儿情绪在延迟满足的同时逐步平衡下来。最令人高兴的是到活动结束前幼儿仍保持积极情绪,百玩不厌。可见,有效的延迟满足能最大限度地减小了幼儿情绪行为的偏差。 (二)重视暗示,化解焦虑 幼儿的情感是脆弱、敏感的,具有明显的受暗示性,成人的暗示对幼儿情绪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在幼儿人园时表现得尤为突出。家长紧张不安、久久不肯离去的情绪信息传染给幼儿,加剧了幼儿的焦虑情绪,使幼儿变本加厉地嚎啕大哭,情绪难以稳定下来。对此,我们应把握暗示的正面效应,以鼓励的语言、对幼儿注视、微笑、点头以及身体接触,使幼儿获得赏识、理解、关怀、接纳、尊重的信息,认为老师喜欢我,有一种被关爱、被尊重的心理感受,产生一种安全、关爱感,从而化解焦虑的情绪。 此外,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能让他们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交往环境,能支持、鼓励、吸引幼儿大胆进行同伴间的交流,使他们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有利于他们积极情绪的养成。因此,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地与同伴交往,体验交往的乐趣,获得更多的自信,使他们的心胸变得更加开阔,情绪趋向稳定。 经过一学年的不断探究,我们惊喜地发现小班幼儿的情绪问题正在逐渐化解好转,多数幼儿已慢慢学会自我安抚,能愉快、大方地与人交往,在活动中表现出积极、热情、好奇和有自信心。

标签:#易搜情感网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