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各阶段孩子的心理特征

admin 1 0
儿童期常见的心理行为特征

儿童期常见的心理行为特征

儿童期常见的心理行为特征,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言行有时也很奇怪,不是孩子不乖,而是父母不懂他们的心理需要。下面分享儿童期常见的心理行为特征。

儿童期常见的心理行为特征1

儿童的心理特征


1、婴儿期的孩子心理特征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冲突。

婴儿期的孩子看到爸爸妈妈会产生极大的信任安全感,碰到陌生人就会有不信任不安全的感觉。这是婴儿时期孩子的主要心理特征。所以在婴儿时期,爸爸妈妈要给予孩子极大的安全感。


2、幼儿期(1~3岁)的孩子心理特征是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

在幼儿时期,孩子渐渐有了自主思维,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这时候你就会觉得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当然,爸爸妈妈不能去一味的责骂孩子。也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如果父母对儿童的保护或惩罚不当,儿童就会产生怀疑,并感到害羞。因此,把握住“度”的问题,才有利于在儿童人格内部形成意志品质。


3、学龄前(3~6岁)的孩子的心理特征是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

这时候的儿童如果收到表扬会有积极性,也会产生上进的心。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所以在这段时间里,爸爸妈妈要正确的引导孩子的心理发展。


4、青春期的孩子主要的心理特征是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青春期的孩子一方面青少年本能冲动的高涨会带来问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的冲突而感到困扰和混乱。父母要特别的关注孩子青春期叛逆的问题,发现问题要及时的引导和解决。

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


1、求知欲强

这样的孩子兴趣广泛,喜欢观察事物,爱动脑筋,思维敏捷,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试,对新鲜事物反应快,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2、意志力强

不怕困难和挫折,不达到目的不罢休,从不半途而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还能排除外界和内心的干扰,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和工作。


3、活泼乐观

与人交往坦诚、随和,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遇到困难和挫折所引起的不良情绪能很快释放,不淤积心里。


4、心态平衡

经常保持欢乐愉快的心态,遇事冷静,情绪很少大起大落,能理智地分析遇到的问题,很少表现出焦虑不安或忧郁。

儿童期常见的心理行为特征2

吮吸手指

小婴儿吸吮手指是一种正常现象,以后随年龄增加,对外界环境的兴趣增加,对自身刺激的注意力减少,吸吮手指的行为会自行消退。一岁后,若小孩仍然经常吸吮手指则属一种不良的行为表现。造成这种行为不消退的原因有:与人交往、玩耍过少,饥饿时未及时哺乳等。

预防这种行为发生的方法有:在小孩出生后就应经常给小孩讲话,

2-3个月的小孩特别喜欢注视正在说话的人脸,并对说话人的面部表情和口形进行模仿,当小孩5个月会抓物体和对外界环境的兴趣明显增加

时应经常给小孩玩玩具,并常带他们到户外去玩,去接触其他小孩。饥饿时应及时哺乳等。总之在他们醒着的时候应有丰富多样的生活环境,这样他们才会将对自身刺激的注意力逐渐转向周围世界。

咬指甲

咬指甲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不良习惯。多发生于3一6岁的小孩,症状可持续至青春期。咬指甲的发生常与家庭不和、心情矛盾、精神过度紧张等有关。多数儿童可随年龄增加自行消失,少数人可持续至成年期。

防治这种不良习惯主要应改善和消除造成儿童精神情绪紧张的一切因素。严重者或较大儿童应到医院进行矫治。

倔犟

2~3岁小孩,在意志开始发展的早期阶段有一些违拗和反抗心理属正常行为,对不利于自己的事表示抗拒或拒绝也是正常现象, 但3~4岁后随语言、思维、社会情感的发展和教育的作用自我控制能力逐渐增 强,调控情绪的能力增加,这种违拗和反抗行为会逐渐减少,在这年龄阶段的孩子,若凡事仍然表现出强 烈的违拗和反抗行为,或毫无道理地固执要求他想要做的事,拒绝成人的合理要求,偏做成人禁止做的事,则为不正常行为。平时过于娇惯宠爱孩子,稍不如意就满足小孩不合理的要求或成人脾气暴躁,经常 打骂小孩,对小孩的正当要求过于冷漠等都可导致小孩产生强烈的违拗和反抗心理。

防治的关键在于改善家人教养孩子的态度,要关心孩子成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合理要求,对待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有原则性,避免过多责罚。

依赖行为

不同年龄的儿童都有一定程度的依赖性,尤其在婴幼儿时期是正常现象,但过分依赖与年龄不相称时则为不正常行为。家庭成员的过分照顾是造成儿童依赖性的最主要原因,相反缺乏照顾,小孩得不到父母的足够的支持和教养或对小孩要求过高,使小孩屡受挫折,不能形成有关独立成功的经验都可能导致小孩不正常的依赖行为。

防治的重点在于从小应鼓励小孩做力所能及的事,不要提过高要求。小孩能独立完成的事,成人应少帮助,让其从中获得独立成功的经验,小孩不能独立完成的事,应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退缩行为

在陌生的环境中有短暂的退缩行为对儿童来讲是正常现象,若过分怕生,不愿到公共场所去玩或随父母去亲朋家中做客,从不主动与其他儿童交往,平时表现孤独退缩、胆小怕事、沉默少言,喜一人独自玩。但 可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与熟悉的人玩耍自如。大多数儿童可随年龄的增加而自行消失。

防治的关键在于从小应多给小孩提供充分的、各种形式的交往机会,让小孩多与周围的人,尤其小朋友接触,不能经常将小孩关在家里。

儿童期常见的心理行为特征3


1、焦虑情绪

表现为胆小、紧张、忧虑、焦虑、恐惧、坐立不安、身体躯体不适为主要表现;有的儿童不敢一个人呆在房间里,怕黑暗,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坐立不安,与同学发生矛盾后,即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吵闹不止,个别伴有呕吐,腹泻,食欲不振、入睡困难,黑白颠倒,易惊醒,多恶梦,情绪变化无常等。一般可分为分离性焦虑、过分焦虑反应和社交性焦虑。


2、抑郁情绪

表现情绪不稳定,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易疲劳为主要表现;会因为外界环境的稍稍改变,易引起情绪变化无常,而且有些孩子会过着懒散的生活,洗漱和吃饭时表现被动或无缘无故地哭泣,造成社会功能受到影响等。

尤其是在青春期,抑郁症的症状明显,除了抑郁、智力低下、理解和记忆能力下降外,还有攻击、破坏性行为、多动症、逃学、自C和自S等。


3、恐怖情绪

对某些物品或特殊环境产生异常强烈、持久的恐惧,有回避行为,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絮乱表现,如心慌、出汗、呼吸急促等;


各年龄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各年龄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各年龄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各年龄段儿童都有不同心理发展,父母在培养孩子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家长应该如何培养,以达到更佳的教育效果。下面来看看各年龄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各年龄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1

   一、新生儿期(0~1月)

  人生第一年:儿童出生后的第一年,称婴儿期或乳儿期,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又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

  
1、心理发生的基础:惊人的本能。

  
2、心理的发生:条件反射的出现。

  
3、认识世界的开始。

  
4、人际交往的开端。

   (二)、婴儿早期(1~6月)

  这段时间心理的发展,突出表现在视听觉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依靠定向活动认识世界,眼手动作逐渐协调

  
1、视觉、听觉迅速发展

  
2、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

  
3、主动招人。

  
4、开始认生。

   (三)、婴儿晚期(6~12月)

  
1、身体动作迅速发展。

  
2、手的动作开始形成。

  
3、言语开始萌芽。

  
4、依恋关系发展。

   二、先学前期(1~3岁)

  
1、学会直立行走。

  
2、使用工具。

  
3、言语和思维的真正发生。

  
4、出现最初的独立性,

   学前初期的年龄特征:

  
1、生活范围扩大。

  学前初期是3—4岁的孩子,也就是幼儿园小班年龄的孩子。具备了扩大生活活动范围的条件。首先,幼儿的身体比以前更加结实、健壮,身高、体重明显增加,活动精力充沛。其次动作的发展也比较自如,能够进行各种游戏活动。此外语言能力也基本发展起来,能向别人表示要求和愿望,与人进行初步的交流活动。

  
2、认识依靠行动

  这一阶段的儿童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来进行。认识特点是先做再想,而不是先想好了再做。

  
3、情绪作用大

  在幼儿期,情绪对幼儿的作用比较大,3—4岁的幼儿情绪作用更大,往往因为一件小事而哭闹。

  
4、爱模仿

  3—4岁幼儿模仿性很强,对成人的依赖性也很大。模仿是3—4岁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主要是通过模仿他人来掌握和学习别人的经验的。

  学前中期(4—5岁)幼儿的年龄特点:

  
1、活泼好动

  这个时期的幼儿对什么都感到好奇、新鲜,总是摸摸这,看看那,动作灵活,思维活跃,但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强。

  
2、具体形象思维

  这时候的孩子主要依靠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思维。他们的思维很形象很具体的。

  
3、开始能够遵守规则

  在这个时期的幼儿已经能够在一日生活中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活动规则。

  
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他们已经能够理解和遵守游戏规则,能够自己组织游戏,自己确定游戏主题。

   学前晚期(5—6岁)幼儿年龄特征:

  
1、好学好问

  这一时期的幼儿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好奇心比以前更强,他们不再满足与了解表面现象,而是想要知道事物的原因。

  
2、抽象逻辑思维还是萌芽

  5—6岁幼儿的思维仍是具体形象思维,但明显有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3、开始掌握认识方法

  幼儿出现有意的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己心里活动的能力,认知方面有了方法,开始运用集中注意的方法和有意记忆。

  
4、个性初具雏形

  开始有了比较稳定的态度、兴趣、情绪、心理活动,思想活动不再那么外露。看问题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有了一定的独立性。

  各年龄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2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0-1岁

  心理发展阶段

  信任

  最主要的关系

  母亲

  需要学习的功课

  孩子体会到环境能够满足他身体和关系连接的需要

  大脑的发育

  没有语言能力,主要经过哭泣和肢体来表达心愿

  社交能力的发育

  几乎完全依赖母亲

  教育策略

  快要一岁时,可以训练孩子用肢体来表达心愿

   2-3岁

  心理发展阶段

  独立或羞耻与疑惑

  最主要的关系

  父母

  需要学习的功课

  孩子需要学习他能够控制什么,能够经过意志决定什么。

  孩子需要经过没有培养足够的自制能力而体会到后悔或伤心。

  没有克服的后果

  无法控制冲动

  大脑的发育

  无法了解起因联结的作用

  无法逻辑思考

  黑白思维

  只能思考眼前看得到的

  一切都出于自己的观点,无法从别人的观点看事

  能够对自己的一些行动定义自己为好孩子或坏孩子。

  社交能力的发育

  黑白关系:我爱妈妈,我恨妈妈,而且每天可以极端化的转变。

  开始寻求成人的认可,避免批评。成人对自己的评议导致孩子感受到成就感,羞耻,或内疚。

  无法真实的体会别人的感受。

  强烈欲望模仿父母。

  学习是经过玩耍和探索。

  教育策略

  使用家长的认可或否认来训练孩子的自制能力,让他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

  家长需要避免讨论,解释,或说教,而是需要经过他们的肯定或否定来帮助孩子看到自制的价值。

  经过良好的语言和行为来成为孩子的'好榜样。

  给与孩子们时间与空间来玩耍和探索。

  成长是快速,但是不是平均的过程è需要避免跟别的孩子比较。

  允许孩子经过逻辑后果与失败而学习。

   3-6岁

  心理发展阶段

  主动或罪恶感

  最主要的关系

  家庭

  需要学习的功课

  孩子学会主动行动,探索,幻想,还有感受到因为自己的行动而带来的后悔。

  没有克服的后果

  无情和约束

  大脑的发育

  继续黑白思维

  高估自己的能力

  自我认为是全部好还是全部坏,因此也会不实际的过度高估或贬低自己。

  记忆力能够帮助孩子降低黑白思维。

  已经有自我控制能力了:可以安静的坐在教室里,听从老师的指导。

  社交能力的发育

  依赖成人对他的评价,也非常在意这个评价。

  行为主要是被外在的反馈而控制的,不是内在的动机。

  教育策略

  为了建立积极行为,习惯与品格方面而立界限和对孩子有清晰的期待。

  需要经过过去的历史来帮助孩子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实际的自我认知。帮助孩子摆脱僵化的黑白思维。

  孩子对自己有了一个负面的评价以后就很难改变了。因此,避免把“自私,坏,或捣蛋鬼”这样的标签贴在孩子身上。

  经过奖励和逻辑后果来训练孩子来累积积极行为还有合作能力。

  拒绝奖赏孩子的成绩或成果。鼓励孩子去坚持的追求他们的爱好。

   7-12岁

  心理发展阶段

  勤奋或劣等

  最主要的关系

  社区和学校

  需要学习的功课

  经过跟别人或一个标准比较,孩子学习做好或做正确一件事。

  没有克服的后果

  狭窄的良善与惯性

  大脑的发育

  可以了解起因与作用,有逻辑思维的能力。

  可以承担相反同时的存在(比如今天我没有能力了解这个数学问题,但是有能力做好这篇作文)。可以突破黑白思维,承担灰色思维。

  可以根据过去的经历来预订未来的结果。

  可以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动机。

  可以比较实际的评估自己,但是焦虑的想知道自己是否真正能够在某个方面成为卓越。

  开始根据跟别人的比较来评估自己的定位。

  开始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发展思考能力与技能。

  虽然有抽象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与经验还无法跟上。

  开始思考道德上的矛盾。

  荷尔蒙阶段从12岁左右开始。孩子又重复2岁期间的发育,学习自我控制和心理调整。他与父母的关系的质量会强烈的影响他自制能力的发展。

  社交能力的发育

  到了10岁左右,已经知道要从教师,家长和朋友身上期待什么。

  因为孩子渴望被同辈的朋友认可,他会学习控制自己的侵略欲望,公正的对待别人,还有建立忠心的友谊和支持朋友。

  开始根据共同兴趣和态度来交往稳定的朋友。

  可以体谅别人的感受和从别人的角度来看事情。

  越来越多的竞争有时会使孩子灰心,过度严厉的批评自己,也因此无法克服个人面临的挑战。

  教育策略

  帮助孩子不要太早放弃,坚持继续追求兴趣。

  经过自己的榜样跟孩子一起服务社会,让孩子认为他需要成为一个社会的良好公民。

  当家长本身面临挑战时,用自我接纳与勇气来作为孩子的榜样。

  经过家务来教导孩子如何承担责任。

  鼓励孩子敞开的跟你分享内心的想法和感触。避免说教或批判。餐桌时间,驾车时间,晚上在家里安静的时间,或周末特殊外出的时间都很适合做这种互相的交流。

  各年龄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3

   2岁以前

   培养和孩子的亲密关系

  两岁以前的孩子,情绪感应非常灵敏,情绪管理也比较容易。 父母在这个阶段要重点培养与孩子间的亲密关系和信赖关系,比如陪孩子玩耍,给孩子讲故事,和孩子一起睡觉等,这对孩子建立起与父母间的终生亲密情感关系有决定性的作用。

  一旦这种亲密的情感关系形成后,妈妈的一个眼神、爸爸的一个动作,孩子都能心领神会。妈妈有心事,或生病了,不用开口,孩子都能敏锐的察觉到。

  现代父母大多非常忙碌,若父母没办法时时陪伴孩子,应该让孩子和其他亲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如家中的老人。 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如果孩子由其他亲人带大,如姥姥,当孩子回到父母身边时,父母就不能随便说姥姥的不是。因为,此时的孩子已与姥姥建立起亲密的关系,父母的这种做法会让孩子处于情绪分裂的状态,这对孩子的情绪发展和亲子关系的建立是非常不利的。

  大小便训练影响孩子性格

  你可能觉得宝宝的大小便训练只是个生活习惯的建立问题,与宝宝的个性发展扯不上关系。其实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早就在他的人格理论中提出,大小便训练对宝宝的个性形成有很大影响。

  弗洛伊德认为,在1~3岁,宝宝最感兴趣的是排泄。排泄过程和排泄后肛门的感觉会让宝宝产生快感。这个阶段正是你开始对宝宝进行大小便训练的时期,如要求宝宝不能随意大小便,要蹲专用的坐便器。

  一方面宝宝追求排泄获得的快感,另一方面父母企图实现对宝宝大小便的控制,于是亲子之间容易发生冲突。如果你对宝宝的大小便训练过早过严,在宝宝的生理机能还没有达到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肌肉活动时,就严格要求宝宝控制自己的大小便,这种注定的失败可能使宝宝形成羞耻、洁癖、过分注意条理和细节、固执等特点。

  如果在训练中,宝宝通过过度的排泄来对抗大小便训练,也会导致他形成浪费、无条理、放肆、邋遢等特点。 在美国,对宝宝的大小便训练并不像我国那么早,很多幼儿园还为宝宝准备了尿布。

   2-6岁

   让孩子多接触自然

  谁愿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从孩子牙牙学语开始,很多家长就急着教孩子识字、算术、背唐诗。家长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效果很可能事与愿违,过早的单纯知识性学习会破坏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的认知思维过早符号化,不利于孩子天赋的开发。

  6岁前的孩子是用非语言系统的方式来认识世界的。这个阶段,应重点发展孩子的右脑,而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尽量用形体、绘画和想象的方式来与孩子交流。

  国外很多家长会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尽量不用语言来教育孩子,而是让孩子用眼睛、用心灵感受世界。比如对“苹果”的认识,当孩子还不会说话、不会用文字来表达时,他脑海中的“苹果”是一个个形象而生动的苹果样子。但是如果过早地让孩子生硬地认字,孩子就只能靠“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住“苹果”这一语言符号,而无法形成关于“苹果”的形象记忆,这对孩子的右脑开发是非常不利的。

  实际上,孩子在出生前,大脑中的神经元数量是远超过大脑实际需要的。而生命早期的大脑就像是一个大胆的剪裁师,随着出生后接触的刺激逐渐增加,那些经常受刺激的神经元和突触就会被保留下来,而那些不经常被刺激的神经元细胞所连接的突触就会被修剪掉。如果一味地对6岁不到的孩子灌输知识,我们就容易以成年人的思维限制了孩子天赋的发展。

   6-10岁

   允许孩子犯错误

  毫无疑问,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让父母真正操心起来了。他们普遍进入小学,开始面临各种升学竞争,人际关系也比之前更为复杂。这个阶段, 父母要记住的黄金定律是“要尊重孩子”、“要有耐心”。

  刚进入小学的孩子,可能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的作息和学习压力,不能自觉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容易走神。此时,家长不能一味责备孩子,毕竟这一阶段孩子的自控能力有限,对孩子提过高、过急的要求可能会让孩子产生挫败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积极性。

  孩子的有些行为,在家长看来是错误的,但可能是孩子探索和认知世界的方式。比如,玩弄家里的药罐,到塘里捉鱼等,对于这样的行为,家长应合理引导,既不打击孩子认识世界的积极性,又要避免孩子受伤。

  而对于孩子反复犯错, 家长要抱着“理解”的态度,保持足够的耐心。家长可以试着与孩子一起制定计划,与孩子作约定,在孩子上下学路上对各种注意事项反复提醒。时间长了,孩子自然会形成习惯。如果孩子表现得不错,家长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这样才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也帮助孩子逐渐树立信心。

  对于这个阶段孩子的教育,最忌讳的就是过度责骂孩子。一味责骂不但起不了矫正孩子错误行为的效果,还容易伤孩子的自尊心,影响今后的亲子沟通。家长在管教孩子的时候,也应该注意避免其他亲友在场,不要说有辱孩子人格的话。

   10-14岁

   建立有效沟通

  10-14岁是青春期前的过渡阶段,由于真正的叛逆期还未开始,过去很多家长并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但事实上,这一阶段的亲子关系会对青春期有直接的影响。

  为什么说这个阶段重要呢?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孩子虽然具有一些青春期的特征,但相比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这些孩子的叛逆心理还不至于那么强烈。家长若能在这一阶段与孩子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方式,那么将来家长也能更自然地与孩子交往,做到及早发现问题及早处理。

  10-14岁的孩子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是非价值判断,变得有思想,有主见,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可与理解。此时,单面说教的方式已经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与孩子建立有效沟通的前提是家长要学会倾听。孩子顶嘴、捣蛋、对着干只是表象,这些行为的背后其实是孩子希望受关注、被理解、被认可。家长要注意留心孩子的这些心理变化和成长诉求,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与尊重。

  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家长不妨以朋友的方式与孩子亲近,在说教前先耐心聆听孩子的真实想法,鼓励孩子说出心里话。如果这些话涉及到孩子秘密,家长还应遵守保密承诺。如果在谈话间,家长真察觉到孩子犯了错误,也要尽量控制情绪,不要立即对孩子大加责骂。

  亲子间的有效沟通不是建立在家长权威之上,而是建立在相互信任之上。只有让孩子认识到父母可以完全信赖,进入青春期后的孩子才愿意向父母吐露心声。

   14-18岁

   尊重孩子的选择

  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普遍处于学习和升学的高压状态,面临着各种人生选择:就读中职还是高中,高中应该选择文科还是理科,高考应该填什么志愿,是否出国留学等等。这其中的每一个问题都关乎孩子的前途,家长们无不神经紧绷,担心这担心那,有时免不了以自己的意志代孩子行事。可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自主意识已经很强烈,对于家长的善意很可能不领情,这又容易引起亲子关系紧张。

  其实,对于这些问题,家长不必过分紧张。给予孩子合理的引导,孩子自己会作出聪明的选择。曾经,有个孩子问自己的父亲“为何要读书”,父亲举例说:“一棵长了一年的小树只能用来做篱笆或当柴烧,长了10年的书可以做檩条,而长了20年的树可以做房梁、做柱子、做家具。你希望自己是小树还是大树?”孩子听完想了想,从此发奋读书。这位父亲没有长篇大论式的说教,只是以举例的方式向孩子陈明利害,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

  今社会功利化思想泛滥,一些随大流的选择可能并不适合孩子。比如,有的孩子非常具有艺术天赋,进入艺校是最好的发展方式,但若按部就班,父母对孩子的做法百般阻挠,很可能会扼杀孩子的天赋。例如,李安在初入电影界时也曾被保守的父亲视为耻辱,若没有李安自己的坚持,恐怕当今电影界就少了这么一位大师了。


小学生心理特点有哪些?
您好!希望下面的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其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他们面临着生理与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加之紧张的学习,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新尚1对1辅导总结了下几个心理特点:

一、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不足。

几乎每个小学生都有美好的愿望,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向往。他们幻想做一个有学问、受人尊敬的人,而实际上他们往往学习不努力,过一天算一天。虽然他们的愿望是美好的,但他们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较差,想的不多,做的不够,在生活、学习、活动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成人的监护和具体指导。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应有针对性地进行理想教育,使他们明白美好的理想需要艰苦奋斗才能实现。

二、情感与理智的不协调统一

小学阶段的学生容易动感情,也重感情。一方面,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另一方面,他们的情感又极易受外界影响,易冲动。他们对自己喜欢的事、积极性高,不感兴趣的事避而远之。这说明他们的情绪、情感处于大起大落的两极状态,而难以及时地用理智控制。要解决这一实际问题,首先教师要有表率作用,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让他们学会用理智控制情绪,然后形成班级核心,借以影响全班。

三、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

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部分是有积极向上的进取心的,这与他们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强是分不开的。但他们思考问题不周密,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因而有时片面坚持已见,对教师的要求,合乎已意的去办,不合已意的就拒绝或顶撞,不能控制自己,凭冲动行事,事过之后又非常后悔。这一切都说明他们意志品质的发展还不成熟,自制力、控制力不强。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矛盾。首先要肯定学生的进取心,另一方面要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为达此目的应着重注意从小事做起,引导他们逐渐自觉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

小学生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他们最重要的是获得勤奋感,摆脱自卑感。小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状态能为他们当前的学习、成长及将来的工作、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做的已经不仅仅是“传道、授业和解惑”,更重要的是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使所有小学生的个性和潜能都能得以发挥,从而全面、健康、茁壮地成长。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一)小学生的身体发展
身体的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小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为他们从事学校学习活动提供了保证,而脑及高级神经系统的发育更是他们心理发展的前提和重要的物质基础。小学生身体发展在人的一生发展中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他们的身高平均每年增长4~5厘米,体重平均每年增长2~2.5千克。同幼儿相比,骨骼更加坚固,但由于骨骼中所含的石灰质较少,比较容易变形、脱臼。小学生身体的肌肉组织虽有所发展,但不够强壮,缺乏耐力,容易疲劳,不易长时间从事过于激烈的体育活动
(二)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小学生的感知觉已逐渐完善,他们的方位知觉、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发展,观察事物更加细致有序。

小学生的记忆能力也迅速发展,从以机械识记为主逐渐发展到以意义识记为主,从以具体形象识记为主到词的抽象记忆能力逐渐增长,从不会使用记忆策略到主动运用策略帮助自己识记。

小学生的言语也有很大发展,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口头言语,在教育的影响下,逐渐掌握了书面言语,学会了写字、阅读和写作。

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小学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所占的成分较多,而高年级儿童抽象思维的成分较多。

总之,在系统的学校教育影响下,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了很大发展。

(三)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儿童入学以后,社会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与教师和同学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长,在与教师和同学的相处中,儿童学习与人相处、与人合作及竞争的一些基本技能技巧。师生关系及同伴关系对儿童的学校适应有重要影响。这种关系的质量既影响到儿童对学习的兴趣,对班级、学校的归属感,也影响到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小学阶段也是个体自我概念逐渐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儿童学业成败、社会技能、来自教师及同伴的社会支持对其形成自信或自卑的个性品质有很大的影响。

小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也逐渐发展起来,从只注意行为的后果,逐步过渡到比较全面地考虑动机和结果。由于认知能力的发展特别是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儿童越来越能从他人角度看问题,道德情感体验日益深刻。

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各阶段孩子心理特点和沟通方式是怎样的...
每个阶段的孩子心理特点和沟通方式是不一样的,可以看下总结以下:

小学一年级:

心理特征面必处正齐斤画山微概非:对小学生活既新鲜,来自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好奇、好动、喜欢模仿,但很难做到专心胜速露结表新假改待听讲,特别信任老师,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

沟通方法:此阶段以适应和培养习惯、培养学习兴趣为主,引导孩子怎样愉快地学习。家长可以从拼说说上安排相应学习,如何使用高效引导语入手,培养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热爱学习的好习惯。

小学二年级:

易搜情感理特征:此阶段是小学生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自控力不强。

沟通方法:此阶段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逐步适应了小学生活,也形成了一定顾资茶河更酸的行为习惯,我们要对其不良形为进行及时纠正,培养学习兴趣。要多鼓励肯定孩子,随时注意孩子心态的变化,学习上还是要注重习惯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把握,拼说说上有很多免费基础知识可供孩子学习使用!

小学三年级:

心理特征:此阶段正海消医士练无小少混儿是孩子情感发生变化的转折时期,从情感外露、浅显、不自觉向内控、深刻、自觉发展。但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情绪控制能力有限。普遍出现马虎大意,做作业磨蹭等不良习惯,需高度重视及耐心纠正。

沟通方法:由于交往范围扩大,认识位雨领倒能力不断提高,孩子遇到的各种困挠也随之而来,开始产生不安情绪,需要家长悉心陪伴和耐心引导,及时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纯个人分享!

小学生各怎止手乙实阶段的心理特点是什么?以及相对应的教学方式是什么...

抛个砖,引一局兰析正表片玉

小学生终其是习惯的培养。

出胞执新抗者村损果低年级,过渡期,尤其是一年级,对小学生活充满好奇。在这一阶段,个人认为家长应尊重并配合孩子积极适应。果规读技方丰或交流或引导。尽快适应。同时,请一定注重书写习惯的培养。这尤为重要。在这一阶段存稳垂棉尼石,请保有孩子对事物的想象和热情。

三四年级,即中段。这电穿水照团围段当装望一阶段是孩子的一个转折期。课业相对深入复杂了些。学生对这一变化反应是不同的。所以,解势克称氧要织装请观察留意。同时脚留加谓验对望,这一阶段,一定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及自主预习,作业按时有效月名地个武考完成的习惯,学会学习。

五六年级。即高年级。这一穿刘江过程,孩子个性逐渐呈现害金据天,青春期不可避免。到了毕业时,尤为明显。所以,在这一阶段,关注引导,交流倾听,树立正确的三观,尤为重要。在学业上,归类摡括,构建自我的学习体系。为此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标签:#易搜情感网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